袁尚回到雒陽之后,群臣也不怎么敢如往常一般繼續談論荊州之事,大家都知道,延康雙子前往荊州,只是暫時的,荊州還是需要一位能臣來坐鎮,起碼,天子是不會讓這兩個人長期待在雒陽之外,而這位接替兩人的能臣,無論是誰,身上的壓力都應該不小才對,畢竟,要接手這兩位的工作,才能是不能低于他們太多的。
不然,兩人在荊州幸幸苦苦做出來的成績,只怕就要消散。
厚德殿里并沒有任何的動靜,看起來,天子心里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不過,他們也猜不透天子的心思,何人前往荊州還是一個大問題,眾人都在猜測,或許賈詡不會返回西州,而是趕往荊州接替兩人。
雒陽,兵學
學子們分成了兩伙,穿著統一的勁裝,手持木棍,互相廝殺,木棍上頭是被包裹住的了,以免出現什么情況,也抹上了灰,只要是挨了棍的,身上就會留下痕跡,也就失去了繼續搏斗的資格,看著眾人廝殺,公孫瓚皺著眉頭,手持一長鞭,憤怒的吼叫著:“你在干什么??棍子都抓不住?還想去南北軍?!”
一個學子委屈的低下頭,迅速的撿起了自己的木棍。
公孫瓚繼續巡視著,他又看向了另外一個學子,憤怒的叫道:“你這廝,身上都留下三處印記了!還繼續留在這里?你是沒有聽懂我的話麼?”
那學子身材魁梧,倒也硬氣,皺著眉頭,回到:“稟將軍!!我乃是大漢士卒!!挨了些傷,也要戰斗到底,寧死不屈!!”
公孫瓚咧嘴笑了起來,走到了他的身邊,揮起長鞭便是一下,狠狠打在學子的腿上,學子捂著腿坐在了地面上,這鞭子傷不到人,卻是極為的疼痛,“寧死不屈是罷??戰斗到底是罷?來!!站起來啊!!”,公孫瓚憤怒的訓斥著,有官吏跑來,低聲說道:“將軍,太尉率人前來...”
公孫瓚點了點頭,將鞭子交給了他,這才轉身離去。
看到他離去,學子們這才松了一口氣,皇甫嵩在位的時候,聽聞都是以教導兵法為主,可當公孫瓚擔任此位的時候,卻都是教導他們如何活下去,廝殺搏斗,長行軍,耐打,挨餓,總之,公孫瓚將軍似乎是變著法子來折磨他們,甚至在半夜里,公孫將軍還會帶著官吏來夜襲,讓他們睡都睡不好。
也正是因為如此,兵學的學子們不斷的減少,到如今只有幾百人。
即使如此,公孫瓚也不準備改變自己,畢竟,他是培養將領,身為將領,最為重要的,就是帶著自己的部下活著完成任務,哪怕必死之時,也應該犧牲自己,而不是讓下屬們為他送命,同生共死,公孫瓚以驍勇營在貴霜所遭受的苦難來訓練這些學子們,兵學的質量卻是變得很高。
原先南軍都不要兵學里出身的學子,多有不屑,而如今,南北軍則是哄搶兵學出身的學子們。
孫堅帶著人,就站在門外,看著公孫瓚訓練這些學子們,心里是有些吃驚的,有些訓練方法,他甚至都有些看不懂,正在看著,公孫瓚卻朝著他走了過來,每次看到公孫瓚那猙獰可怖的臉,孫堅心里便是一痛,他笑了笑,在公孫瓚拜見之前,就將他扶了起來,笑著說道:“公孫將軍這等訓練之法,我從未見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