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公,這乃是諸葛之提議,與荀公有什么關系呢?”
“哎,這新制啊,我覺得不錯啊,地方州牧制啊,我覺得也不錯,至于閣下所言,州牧之權,哈哈,這就很簡單了...閣下,近期內,我主持雒陽分縣之事,忽有啟發,天下之州,或許也可,州郡太大,并無好處,反而是細分,對廟堂,對地方都是有好處的。”
“將原先一州分為兩州,乃至三州...這樣對控制地方官吏,乃至地方行事效率,都有好處...州牧制也就能得到解決了....諸君以為呢?”,荀彧緩緩問道。
許攸盯著他,看了許久,方才微微點著頭,說道:“是這樣的。”
比起諸葛亮的詭辯,荀彧又是另外一個極端,你有問題,我直接給你解決就好,你繼續問,還有什么問題?
許攸看了看周圍的幾個人,其實,他們也并不就是一伙的,平日里,他們之間的爭吵,矛盾也并不少,至于新制,他們也不是所有人都反對,不過,不少人的心里還是有著擔憂,生怕新的官制里沒有他們的位置,近些年里,太學里的考生不斷的增多,等著坐上他們位置的人,數不勝數。
廟堂里再次寂靜了片刻。
11
“既然三公都答應了!!那我御史臺也沒有意見!!!就按著諸葛君所說的去辦罷!!!”,張飛大聲嚷嚷道,聽著他的聲音,不少大臣們紛紛點著頭,“是極,三公都應允了,這新制啊,或許是可以試試的。”
隨著張飛的帶動,百官中迅速出現了一批的新制支持者,他們開始喧嘩起來,講述著新制的優點,張飛看著諸葛亮,點了點頭,自己所安排的暗子,也開始發動了,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看來,今日的事情是要成了啊!張飛心里狂喜,卻沒有表現出來。
許攸臉色鐵青,沒有言語。
“那請問,當下三公,百官,又該怎么辦,這個新制中的百官,是由誰人選出?有什么依據?有什么標準?”
“如果是你諸葛亮選出,敢問,你有什么資格,能選廟堂百官?”
一位風度翩翩的年輕文士從眾人之間走了出來,他臉上滿是對自己的強烈自信,站在許攸等群臣的周圍,看向了諸葛亮,此人看起來尚還年輕,不過,言語里,卻滿是傲然與不屑,似乎,他就是連諸葛亮都有些瞧不起的樣子,諸葛亮并不認得此人,他瞇著雙眼,疑惑的問道:“不知閣下何人??居何職,我竟不知?”
“治經博士楊修,見過諸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