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淡然的搖著頭,說道:“不,陛下想錯了,我只是擔心他被累死了,若是他累死了,下一個擔任尚書令的肯定就是我,自然,下一個被累死的也就是我了...”
..........
一行馬車,通過馳道,迅速的進入了豫州的疆界。
坐在馬車內,袁耀是分外的惡心,對外面也失去了好奇,不再觀望,行駛了如此之久,他實在是有些難受,諸葛亮也是,并不急著帶他趕往豫州,反而是在中原幾個地區繞圈子,去了兗州,徐州,乃至荊州的新野等縣城,方才帶著他又回到了豫州。
袁耀實在是想不明白啊,師君不是擔任豫州牧麼?不老老實實的趕往豫州,非要在周圍瞎轉?轉個什么啊?
終于,這顛簸還是停止了,馬車停了下來,袁耀迅速沖下了馬車,站在地面上,只覺得一陣的反胃,險些又吐了出來,馬車顛簸,真的是無法想象的痛苦,而讓他更加痛苦的是,即使是在這樣的路途中,諸葛亮依舊沒有放棄讓他做那些試卷。
袁耀真的是欲哭無淚啊,心里咒罵著諸葛瞻,當自己回去,一定要宰了那小子。
諸葛亮給他遞了一壺水,袁耀這才停止了心里的咒罵,拿起了水壺,一飲而下,頓時好了一些,他抬起頭來,笑著說道:“師君,多謝。”
“不謝,日后若是再難受,便喝些水,會好一些的。”
袁耀點著頭,笑著說道:“水真的好東西啊,恩澤萬物。”
諸葛亮點了點頭,說道:“你這句話,讓我想起了《老子》所述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另外,孔圣也曾對此有過看法...”
“孔子觀于東流之水,子貢問曰:君子所見大水必觀焉,何也?孔子對曰:其不息,且遍與諸生而不為也。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則卑下......是故君子見,必觀焉。”
“《荀子》有言:其應佚若聲響,其赴百仞之谷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約微達,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鮮絜,似善化。其萬折也必東,似志。是故見大水必觀焉。”
“你給我解釋一番這些內容所要表達的思想,另外,說出他們的共同之處,以及不同之處,另外,我希望你能告知我,為何這記載的同一件事,卻有著不同的兩個答案,孔圣對于老子的想法是保持著怎么樣的看法呢?你自己又有什么樣的理解呢?”,諸葛亮認真的詢問道。
袁耀臉上的笑容漸漸凝固。
伸出手來,朝著自己的臉上狠狠抽了一個耳光。
讓你多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