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貴義而不貴惠,信道而不信邪。孝子揚父之美,不揚父之惡,先君之欲與!”
“將以讓桓也。讓桓正乎?曰不正。”
這位就不像譙周那般的好相與了,上臺之后,他便是說起了春秋之內的一些段落,這是谷梁春秋內的隱公元年,也是谷梁與春秋的共同之處,谷梁在對春秋不載隱公的記載是“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志也。焉成之?言君之不取為公也。君之不取為公何也?將以讓桓也。讓桓正乎?曰不正。”
公羊是:“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將平國而反之桓....故凡隱之立,為桓立也。”
總結起來,谷梁認為,不載隱公的原因是因尊卑之別,另外以孝子揚父之美,不揚父之惡為由,講述的是他們谷梁所認為的貴賤尊卑之別,以及親親相隱,公羊當然也是如此認為的,因為尊卑之分,子因母貴,母因子貴,這與才能無關,不能破壞了這種尊貴的分別。
兩者的核心思想都是尊卑,無視才能。
徐干說完,方才問道:“若這為無稽之談,公羊之學又當如何呢?”
崔琰回道:“谷梁曰:將以惡桓也。其惡桓何也?隱將讓而桓弒之,則桓惡矣。桓弒而隱讓,則隱善矣,公羊曰:隱于是焉而辭立,則未知桓之將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則恐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同樣的時期,在你們谷梁看來,卻是因懼怕相殘,而在公羊眼里,卻是治國的大事!”
“公羊講尊卑,乃是因國本而講,恐生出禍患,動搖家國,治國不當,為民,為國思焉,而谷梁呢?眼里可有百姓,可有家國,谷梁之尊卻是怕有損君王之顏,這兩者豈能并論呢?”
“損君王之威,固然動搖國本,谷梁只是不提罷了。”
“既然不提,公何不提筆注釋?加上一句恐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哦,對了,如此注釋的話,那谷梁就要成為公羊了!”
“你!!”
“怎么?公羊尊卑之分與君王,谷梁之尊卑與天下,按著谷梁之學,你就不應該坐在這里與我辯論,畢竟,你出身乃是寒門,我出身可是世家啊,你如何配呢?是公羊讓你有資格學習知識,讓你能夠讀書,如今你卻替著谷梁與我辯論,犬且知恩,你呢??”
徐干的臉色時而青,時而白,猛地揮起了衣袖,離開了此處。
“崔公威武!!!”
“平原華歆,請崔公指教!!”
“北海管寧,請崔公指教!!”
“彭城嚴畯,請崔公指教!!”
“北海邴原,請崔公指教!!”
“汝南和洽,請崔公指教!!”
“太原孫資,請崔公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