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侍中臺的正是尚書令荀彧,他的少子荀詵在一旁扶持著他,兩人緩緩走進了府內,眾人急忙起身,就臉諸葛亮也是如此,荀彧與他同為三令,可這年齡或者資歷,諸葛亮還是不如荀彧的,眾人附身大拜,荀彧這才抬起頭來,笑呵呵的看著眾人。
“諸君,不必如此,快請起罷..”,荀彧說著,這才看了看周圍,說道:“詵兒啊,幫我找個位子...”,諸葛亮開口說道:“尚書令請上座!”
“老夫這番前來,只是要想與諸君商談律法之事,律法一直都是諸葛令公在處置,我如何能與上位啊?在末席之內,給老夫找個可以容身的位子,就好了...”,荀彧咳嗽著,言語甚是虛弱,可諸葛亮也不敢說讓這德高望重的尚書令坐在側旁,上前扶著荀彧,就帶著他坐在了上位。
自己卻是坐在他的一旁。
荀彧坐在上位,看著前方的諸多仆射,這才開口說道:“諸君可暢所欲言,勿要因我在此處,便不敢言語了,不若,老夫即刻離去,也不打擾。”,說完,他看向了一旁的諸葛亮,顯然是示意諸葛亮繼續言語了,諸葛亮心里卻有些疑惑。
因為無論是在編訂新律,還是在均田的問題上,這位尚書令都不曾有過什么提議,甚至,自從侍中令逝世之后,尚書令便很少再參與廟堂政務,以至于諸葛亮在這些時日內的權勢極大,尚書令不理事,中書令更是不在意這些,整日都在陪著自家外孫,大權落于侍中令之手。
在編訂律法的時候,更是出現了廟堂諸仆射全部聽命與侍中令這樣詭異的事情,可是,在沉淪了如此之久后,荀彧初次主動參與政務,卻是在如此緊要的時刻,諸葛亮心里并不確定,他是來相助自己的,還是來反駁自己的,可是,諸葛亮非常清楚荀彧的為人。
這位是個忠臣。
無論在任何時候,他甚至可以犧牲掉宗族的禮儀,犧牲掉家中子弟們的利益來效忠天子,這在當下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大臣們依靠同鄉,宗族,在任用提拔的時候,也常常會想著他們,除非迫不得已,也是不會去犧牲掉自家的利益。
若不是荀彧有著極高的地位,受天下人尊崇,乃是大漢地位最高的大臣,只怕荀家都要與他恩斷義絕了,所有的家主都是為了宗族利益而走動,何曾見過如此迫害自家宗族的家主啊。
故而,對與他的到來,諸葛亮心里并沒有什么擔憂的,如此忠臣,是絕對不會反對均田的,諸葛亮看著他,笑了笑,這才開口說道:“那就繼續商談律法之事,還是農桑方面的問題,這律法的農桑部分,到底該如何去制定?各位要是有好的條例,可以說出來...”
這就是逼迫眾人認可均田了,除非你有更好的制度,否則,就乖乖聽從鄧艾的,同意均田制。
果然,當諸葛亮將話題從大漢的未來引到了農桑制度的時候,反對者大多都沉默了,仲長統認為商貿興國,奈何,在農桑方面,他也沒有什么好說的,曹植亦然如此,可是他沒有輕易的放棄,他思索了片刻,方才說道:“我覺得,如今的農桑制度就應該很完善了,大漢日漸強盛,何必再去將一個尚未實施的制度給編進律法呢?”
“按你的話來說,你給諸葛公提議關于全開放宵禁的事情,不也是尚未實施麼?宵禁之罪被廢除也是不應當的,按著如今的制度,也未曾發生什么動亂,這便是你的看法麼?”,曹沖完全不給兄長顏面,冷冷的說道。
眼看兩兄弟又要掐起來,諸葛亮抬起手來,制止了他們的爭斗。
“各位啊,我們還是說說土地方面的新律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