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氏族學的管理比較人性化,他們并不強制所有學生必須住校。
只要你不影響上課,你愿意住家里就住家里,但有一條,上課不能遲到。
文科班的學生每天早上辰時就開始晨讀,武科班的則是卯時中就要開始晨練。
住在家里的學生,必須保證每天在這兩個時辰之前趕到學校。
這樣的要求,對一些習慣早起的孩子而言還行,但對那些在家每天睡到太陽曬屁股才會慢吞吞爬起來的孩子而言,簡直就是酷刑。
起不來,他們的家長就干脆將孩子打包送到學校,讓他們住校。
即除沐休日外,這些家伙只能住在學校里。
可住校也有要求,放學之后,學生出去遛遛彎,打打牙祭,學校不會管,但每天晚上戌時中之前,必須回校。
除此之外,所有入校的學生不許帶書童伴讀,一應衣食住行,作業什么的都得靠自己解決。
這對那些早已習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紈绔子而言,同樣不是易事。
不過這些事,壓根就難不住那些在外面混油的熊少年,不讓帶書童伴讀?不能仗勢欺負同窗?沒關系,有錢能使鬼推磨。
這里有那么多窮人家的孩子,他們不需要仗勢欺人,只需拿錢請人。
只要肯出錢,讓那些窮人家的孩子幫著他們洗洗衣服,打打飯,做做衛生,寫寫作業,對方會拒絕嗎?
十月二十三號晚,剛住進校舍舍的胡子俊,江如真,崔健,楊柏,蔣旭,簡時杰六人湊到一起商議接下來的住校生活。
六人商議一刻鐘左右的時間,很快定下方案,即花錢請人幫他們打理一應日常雜事。
這幾個少年都是大戶人家子弟,手頭上不缺錢。
“誰去找人?”方案定下之后,江如真開口道。
“簡時杰去。”其它四人的目光同時轉到間時杰身上。
簡時杰,湘平伯簡越的獨子,平常沒少和江如真、胡子俊他們一起玩。
這六人都是十四到十六歲之間的少年,其中以胡子俊,江如真,楊柏的家庭背景最硬。
蔣旭次子,崔健與簡時杰最差。
胡家與江家都是掌有實權的侯爵之家,胡子俊與江如真是家中的直系子弟。
楊柏家沒有爵位,但他的父親是從三品的刑部侍郎,目前才四十多歲,待現任刑部尚書致休之后,極有可能接任刑部尚書之職,楊柏是楊侍郎的幼子。
蔣旭則是雍國公蔣家三房的人,父親在軍中任職,職位雖然不高,但有雍國公這個叔父在,他在京都一應紈绔圈中,也勉強排進二等交際圈。
至于崔健與簡時杰,兩人都是出自已經沒落的伯爵之家。
若是以前,崔家并不見得比簡家強,可崔家生了個好女兒,這個女兒嫁給雍國公之后,給家里帶去了不少助力,現在崔健已經穩壓簡時杰一頭。
簡時杰是簡家這一代的獨苗,自小受盡家中長輩溺愛,養成了一副好逸惡勞,驕奢靡費的壞毛病。
十一二歲就四處逗貓遛狗,和楊、胡家的幾個紈绔子混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