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稅這件事情,于國,于天盛資本那都是既得利益,當然有一萬個理由支持了,畢竟國家已經完成工業化了,天盛資本也完成布局了。
在即將到來的這場能源大革命的浪潮中,大中華區和歐美都想要成為引領者,而東方大國最有希望也最有潛力能拔得頭籌。
因為過去一二十年來國家的布局是底氣所在。
在清潔能源設備制造上,現在不論是光伏發電設備,還是水利發電設備,亦或者是風力發電設備,國內的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市場份額占有率更是世界第一,諸如風電、水電、光伏等設備,全球60%左右是大中華區的企業提供的。
相關頭部企業還是成長型企業,天盛資本在過去的三年里也都上車了,或直接從二級市場增持、或定向增發上車,硬上車的也有一大批。
再一個就是清潔能源的使用上,市場的使用端、用戶端,截止今年上半年預估全球70%以上的純電汽車由國內的企業制造,70%的份額啊,一下子飆升了差不多一半,因為天馳技術今年異軍突起,天馳的崛起貢獻了最大的權重。
設備儲能方面,國內的寧得時代、比雅迪、贛豐鋰業等等,儲能設備的產能也占全世界70%以上的市場。
最后是從清潔能源的終端消費到供給端的生產,通常有比較長距離的電能輸送問題,要從遠距離幾千公里乃至上萬公里開外把電能輸送到大都會的消費者手里。
輸電系統就是一個關鍵技術了,而超級特高壓技術是最核心的技術創新,國內四縱六橫的智能電網系統,整個國家東西部之間已經有電網輸送了。
不過可再生能源現在面臨的問題就是發電產出不穩定,與消費端需要穩定的電力供給形成了供需矛盾,如光伏到了晚上就不能工作,但晚上也需要用電啊。
對于這個矛盾的解決之道,就是多項不同的清潔能源因勢利導、因地制宜的在全局范圍內有機調整,比如水電、核電等,而更遠期的戰略就是在全球范圍內勾踐一個超級電力網絡系統,實現全球電力互聯互通。
這些年一路一帶開啟以來干了很多大事。
一旦全球實現電力網絡互聯,地球各大時區,在地球幾大州的沙漠戈壁等無人區,把諸如光伏、風電站等安排的明明白白,各大時區相互交替循環供應,通過互聯互通的全球電網利用特高壓技術就能解決清潔能源的供需矛盾。
所謂的“碳本位”根本不在碳,而在電,也許應該說是電本位。
目前全球石油貿易每年高達幾萬億美元,未來的電力貿易同樣是幾萬億美元的量級,而這個事情離開大中華區,全世界沒人能玩得轉。
所以,凈零金融聯盟再怎么不喜歡也得把天盛資本邀請入群來切走一大塊蛋糕,沒辦法呀。
這一次的能源革命大浪潮,擁有一張入場券意味著要實現工業化,只有實現工業化才有能力做出能源結構的調整。
但問題來了,那還沒有實現工業化的國家和地區,你這邊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做能源結構調整,他們還繼續使用化石能源,不也白調整。
于是碳排放稅應運而生。
所謂的碳稅就是發達國家和地區進口商品時,會根據所在國商品制造使用的能源情況額外征收的一筆稅。
如果使用清潔能源,那么碳排放稅就是零;如果使用傳統化石能源,那么就要額外征收碳排放稅,這個稅率不低。
沒有實現工業化的欠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他們能做的就是一點低端產業,主要就是依靠廉價勞動力和低利潤,國內以前三十年來就是依靠這個路子起來的最終實現工業化,才有了今天進一步轉型文明生態化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