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會議桌中間的一個人提出了反對意見:“我覺得不能同意,咱們海城現在要引進的是高科技產業,而不是飼料這種夕陽產業,這不是土地款的問題,土地在那里,他也帶不走,這是咱們產業調整方向的問題。”
這位的話音一落,馬上就有對面的人提出了反對意見:“五億元的土地款,意味著后續十億,甚至二十億的投資,幾千上萬人的崗位。
而且余主任剛才也說得很清楚了,他這個屬于生物保健飼料,并不會產生廢水,廢氣等污染。
這個工廠,能為咱們海城增加上百億的GDP,以十億計的稅收,以他這個產品技術水平來看,至少比那些電子組裝廠,更值得咱們支持。這個至少是自己的核心技術。”
蔣書記是一位面容堅毅,方臉平頭的中年人,聽完正反兩方的辯論,將手中的煙在煙灰缸上磕了磕:“舉手表決吧,我個人同意這個項目落地。”
說完,先舉起了自己的手。
“8比5,決議通過,余主任,你負責和長昭控股公司的交接,至于土地,由區政府出面幫忙協調,小作坊太多,也確實不利于咱們建設國際化大都市。”
書記一錘定音,下面的人自然就翻出了地圖,按地圖上的規劃,開始分配任務。
工業區所處的地方,大多就是一些零零散散的農田,一個月時間,足夠政府搞定補償。
到九月底的時候,張長吉已經站在了自己的這片土地上。
“不得不說,大城市的行政效率就是高,這段時間辛苦余主任了。”
余主任哈哈大笑:“那里的話,為企業服務,就是咱們管委會的職責,這都是份內之事,我們也希望工業區的企業每家都是生意興隆,蒸蒸日上啊。”
這倒是余主任的真心話,如果張長吉的這個工廠能夠順利開工,將這五百畝的工業用地全部利用起來,說不得今年管委會的業績又是濃重的一筆。
第一大城市,建筑公司,監理公司多如牛毛,張長吉靠著金錢開道,到十月中的時候,就已經有三家建筑公司,一家監理公司進場,開始做施工前的準備。
“六個月,二十萬平方米的輕鋼廠房,二十棟宿舍樓,一棟辦公樓,四個食堂,一個倉庫,全部完成。”
整個前期工程建議資金投入就高達七億,這放在海城,也是數一數二的大項目了。監理公司的老總親自出面招待了張長吉和胡昭玲兩人,胸脯拍得山響。
他又不傻,整個長昭控股,股東人數就三人,站在他面前的這位,個人就獨占90%的股份,實繳注冊資金兩億元。
能一次性拿這么多現金出來玩的人,那是真有實力。
這種大腿,不是每次都有機會遇到的,這次干好了,說不定后面還會有更大的好處等著他。
“金老板在建筑行業的信譽,咱們肯定是信得過的。這也是咱們仔細比較過的結果,希望后面還有機會,跟金老板長期合作。”
建筑公司進了場,監理公司幫忙看著,張長吉兩人留在這里也沒什么用了,以后只要按進度來視察,然后付錢就行。
十一月,兩人也踏上了回家的路程。今年大方向上的工作,就算是告一段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