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這個政權消亡,各地會亂一段時間……等著有人重新建立一個政權……例如北燕跟南燕……”江若暖道,“雖說皇帝的姓是一樣的,制度上也會有所連續,但畢竟是換了旁支的上位了。”
聽著江若暖一長串的解說,上官淇盯著不遠處那在星光下清晰可見的兩個字符,腦中回憶了一下歷史的個個朝代,發現的確是有這種現象的存在。
想了想,他問道:“所以你的意思是,如今大梁正處于中間的那個轉折點?”
江若暖皺了皺眉,道:“如今大梁建國已有一百多年……照以往的規律,的確是即將進入這個階段了……”
兩人如今講的問題,其實是真的有些敏感。
按照江若暖的意思,如果朝廷一個沒處理好,估計大梁會亡國。
小妮子有唱衰大梁這個朝代的嫌疑……
上官淇臉有些黑。
他凝神靜氣的聽了聽周圍的動靜。
好一會子,他才繼續問道:“你口中所說的問題,指的是什么?”
聞言,江若暖蹙了蹙眉。
這個問題是關于朝廷的財政的,有些復雜。
沉吟了許久,江若暖才緩緩開口:“這跟朝廷‘量入為出’的財政體系有關……”
“什么?”上官淇有些沒聽懂,“量入為出的財政體系?”
“就是……”江若暖組織了一下語言,才繼續解釋道,“大梁的主要財政收入,應該都是從農民手中獲取的稅收,因為大梁的邊境基本是固定的,所以其實每年的財政收入大抵不會差太多。”
“沒錯,朝廷每年的稅收整體來說,相對穩定。”上官淇微微頷首。
“這是財政收入。”江若暖點頭,“至于財政支出,主要應該就是兩個方面,一是發給官吏們的俸祿以及管理整個大梁所必須支出的成本。”
“俸祿我能理解,你所說的管理大梁的成本,指的具體是什么?”上官淇問道。
“就是一開始我們所討論的邊境戰爭、朝廷鎮壓農民起義以及災荒年朝廷賑災所產生的費用……也就是朝廷管理整個大梁所需要的成本……”江若暖解釋道,“這是比較大的支出,至于一些小的方面,我也不清楚,畢竟我只是讀的歷史書而已,不是在朝為官,也不是專門研究這個的。”
“你說的這些內容,跟‘量入為出’的財政體系又有什么關系?”上官淇聽得更加糊涂了。
“朝廷建立之初,士大夫階層的人數相對少,機構比較精簡,執行效率高,無論是俸祿還是管理大梁所需要的成本都會比較低。”江若暖道,“可隨著時間的拉長,士大夫、貴族階層的人數會越來越多,財政在這方面的支出會不斷加大,同理,隨著朝廷管理效率的下降以及各地頻發戰事或災難的事情增多,管理大梁的成本也會逐年攀升……”
聽到這里,上官淇終于聽明白了,他道:“你是說每年的財政收入基本固定,但是財政支出卻每年在上升,總有一天,會達到一個入不敷出的地步……”
“是這個意思。”江若暖連連點頭,“而縱觀每個歷史朝代,建國后的一百多年到兩百年之間,一般都會進入財政收入與支出到達臨界點的階段。”
自己解釋得如此混亂,上官淇居然還能聽懂……
果然跟聰明人打交道最輕省。
然而,上官淇此時卻沒有小姑娘這般輕松。
上官淇自小就知道自己要走仕途的,故而這些年他在備考科舉的同時,也沒少關注、研究相關方面的信息。
家族有資源,他獲取這方面的信息是有優勢的。
此外,在京為官的二叔時不時也會與他通信,跟他分析朝政時事。
耳濡目染之下,他自然能懂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