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第一次沒感覺到腰酸背疼,這牛,真是買對了。”
“三月就要春耕了,等到春耕的時候,這買牛的好處會更多,總之,這牛沒白買。”
卓琳慶幸妯娌倆不是愚昧之人,不會一味的透支自己,知道用錢去搞定自己的辛苦,也許好處現在看不出來,等到年紀大了,就會知道年輕時候的累,是會落下病根的,正因為她知道,所以一直想讓她們買一頭牛。
現在牛稱心如意的到了家,哥哥們回家也連說這個決定好,大伯母還興沖沖的給大伯寫了信,阿爹周末回家,也十分贊同,全家都支持的事兒,的確不需要因為人心,而有所忌憚。
當然,牛牛(卓琳起的名字)來卓家之后的好處,還不止是拉磨盤,甚至去趕集趕會擺攤的時候,牛車拉動起來,可比他們肩膀拉著的架子車,節省更多時間和力氣了。
如果有人要搭乘他們家的牛車,大伯娘根本不怕得罪人。
“一個人一分錢來回,這是咱們村的人才有的價格,外村一律一趟一分錢。”
明碼標價,說的清清楚楚,甚至誰家需要借牛,干什么,也要問清楚,他們是不放心別人喂草料的,誰知道他們喂不喂,會不會虧待牛牛,所以草料卓家喂,但是錢一定要根據出的力氣大小上下調整額度。
原本存著占便宜去,尚未開口的村民,聽到這些話都覺得有些酸。
“喲,這牛買回家是做生意的啊,那你們這錢花的可真不冤枉。”
“就是就是,都是一個村住著的,砸就好意思收錢啊,你們能買得起牛,咋還連這點錢都要收?草料我們喂不就行了?還會缺牛那口糧?錢就不要收了吧?”
娘看著他們就笑,經過大伯母時常點撥,還有兒女們的行事作風,使得她的性格不再那么軟綿好欺負。
聽到這話,當時就頂了回去:“她嬸子,這話說的就不對了,現在除了你自己在家吃飯不要錢,什么不要錢?你出門買鹽、買醬油、醋,人家會因為認識你,就不給你算錢?你來買我家豆腐,我會因為你是同村的人不要錢?我們已經看在同村人的面子上便宜了很多,你不感恩,反而覺得理所應當不要錢,既然你如此看不上眼我們的這點讓利,你放心,以后你家來借牛,或者買豆腐,我們都會按照和外村人一樣的價格算的。”
“你,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啊?真當我們稀罕吃你家的豆腐,占你家的便宜啊?我跟你說,我買你家的豆腐,那是看得起你,不然你家豆腐咋能賣的完?坐你家的牛車,是想好好的跟你們處關系,現在你們看不上這層關系,我們還不希拉坐呢,你家沒牛車的時候我們能dia走,現在我們照樣還能走,花那個錢給你們,還不如去給孩子買個燒餅和肉包子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