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過年的時間,已經被今日優選占領的市場,日訂單量也在逐漸提高,因為暫時沒有競爭對手,今日優選也只是單獨對新用戶進行高額補貼,其他的,則是微利補貼,以保證未來前方戰場的資金充足。
當然,任何外賣公司都可以攻進來,就像美團,只要它愿意,隨時可以直接來頭條的總部上滬進行一場價格戰,只要舍得花錢,一樣能夠獲得一定的市場。
相對來說,美團是最容易成功的,不是因為它有錢,而是從團購領域的經驗與數據,可以快速的幫助外賣領域。
看起來,外賣其實與曾經的團購一樣,似乎是一條永遠沒有盡頭的路。
而曾經引發國內團購危機的Groupon,在去年11月成功的登錄納斯達克,市值高達180億美元,比上市之前的估值還要高的多。
Groupon的上市之路雖然不順利,但最后還是成功了,這也讓資本對團購領域又恢復了信心。
但當資本回顧華國時,卻發現,曾經他們看好的多家團購巨頭,基本上已經全倒閉了,剩下的幾家則面臨著巨頭美團。
而現在,今日優選引爆了外賣行業,吸引了無數風投的注意,過剩的資本,又一次發現了新大陸。
雖說周宇杰知道,這些風投不會有幾家會支撐到燒錢大戰的最后,但前期的他們,也足以消耗掉今日優選的不少資金。
而在市場被外賣領域所關注的時候,周宇杰的辦公室,來了一位期待已久的人。
“來,張博,坐。”周宇杰笑呵呵的說道。
“多謝周總。”張博說道。
周宇杰笑問:“從佰度離職的手續都完了?”
“對。”張博點點頭說道。
周宇杰問:“這段時間對Uber的商業模式,有沒有什么想法?”
張博說道:“我們沒辦法復制Uber的商業模式,因為這里是華國,法律方面與美國完全不一樣。”
“說來聽聽?”周宇杰笑著說道。
張博整理了一下思緒,說道:“Uber的商業模式,是一種非常完美的互聯網思維,利用手機中的移動互聯網接通用戶,再吸納每天都會浪費的運輸剩余能力,屬于充分的利用互聯網來節省資源。
可是這種模式在美國行的通,是因為美國交通法律容許私家車參與商業運營,但是在我國,目前這是法律所不容許的。
我調查過目前市面上已有的幾家網約車平臺,一些直接走的Uber的商業模式,但也因為這樣,經常被交管部門處罰。
也是同樣的原因,即使美國那邊已經有了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一個市值數十億的巨頭,但國內這邊,卻沒有幾家資本敢進行投資,就是害怕一個政策就會讓創業公司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