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光偉問道:“周總,以汽車為載體,那么流量方面的問題怎么解決?特別是您所說的各種智能化服務,這可能需要比4g更高的信息傳播技術,即使未來有這種技術,這么高流量的傳播,成本也會大的嚇人,總不能讓司機承擔這一切吧?”
周宇杰笑了笑說道:“馬斯克對未來的計劃,我不確定,不過如果我是他,那么自然有解決的方法。
你們不要忘了,馬斯克除了特斯拉,還有一個更厲害的公司,叫做SpaceX。”
“SpaceX我知道,前段時間看到它們的火箭飛到一千米暫停,然后回到了原地發射點,真的很讓人佩服。”林有德說道。
“的確很讓人佩服。”周宇杰點點頭,說道:“假設這種技術成熟了,那么向太空發射火箭的成本將會瞬間降低9成多,這中間的邏輯,你們應該也清楚吧?”
“明白。”幾人點點頭說道。
太空火箭,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發射,發射完后火箭一般會根據程序掉落至海洋之中,再經過打撈,不過打撈上來后,基本上就沒用了,只有一定的科研及歷史價值。
用馬斯克說的一句話就是:“如果16世紀的大航海中的輪船,出發一次就會被毀掉,那么人類永遠也不可能發現地球的真相。
想真正的了解太陽系、了解宇宙,那么可回收式火箭,就是必要的核心。”
一般火箭發射點燃料成本約為幾十萬美元,準備成本也差不多,如果火箭能夠返回,那么即使攤上每次的維護成本,可能一次發射也就幾百萬美元,比起動輒報廢數億美元的火箭,簡直就是九牛一毛。
周宇杰接著說道:“還有一點,火箭其實可以做的非常大,只不過以前都是一次性的,所以各個國家都是造合適的大小。
而現在馬斯克準備進行商業化,如果可回收火箭技術成熟,那么火箭必然會越來越大,現在的衛星也越來越小,未來一個火箭帶動百顆衛星也不會是什么難事了。”
林有德點點頭表示贊同,但還是問道:“火箭技術與流量有什么關系?”
周宇杰笑著說道:“傳統的行業,想正面顛覆內部的巨頭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繞過去,就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
信息傳播技術這一塊,無數科技巨頭已經研發了幾十年,各家電信公司也已經投入了幾千億美元建造信號塔,馬斯克再厲害,也不可能斗得過這些人,更不要說里面還涉及到政治方面的原因。
但如果繞過去,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果火箭技術成熟了,那么馬斯克完全可以向太空發射幾千乃至上萬的衛星,以衛星網覆蓋全球,那么全球的所有特斯拉汽車、手機、上網信號都可以由特斯拉提供。
這一招,完全就是斷了所有的海底光纜、所有的電信公司的活路,而那些未來研究了哪怕7g、8g的通信巨頭,也只能受制于馬斯克。
當然,衛星鏈也有很多的問題,衛星上面能源的供給就很繁瑣,需要火箭發射上去加燃料,哪怕有可回收式火箭,一萬顆衛星的成本以及時間也高的嚇人,而且還有一個最大的麻煩就是宇宙災難,一個太陽耀斑可以摧毀一大片衛星。”
“這怎么可能?”如此藍景,幾乎讓所有在場的人,震驚的說不上話來。
一個人,居然可以顛覆這么多行業,甚至可以控制全球的通信、流量,這要是真的成真的,那么對于馬斯克背后的國家,全球將沒有任何機密。
所謂的蘋果、谷歌、Facebook、亞馬遜、藤迅、阿里、佰度乃至于自己公司頭條,都會被受制于馬斯克,所謂的大數據推薦,在這種降維打擊之下,就是一個笑話。
但仔細一想,馬斯克同時研發了電動汽車與火箭技術,真的只是湊巧嗎?還是在很久以前,他就想到了這種恐怖的商業模式?
“很多國家,是不可能容許這種情況的出現吧?”鐘光偉臉色沉重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