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問題,這件事我會速戰速決,畢竟,ofo成功了,我們阿里也會從中獲利。”蔡崇新點頭答應道,有了ofo所有自行車的抵押,就等于抓住了ofo公司的命脈。
如果戴維能夠從孫正義那拿到資金,那么阿里這次借款自然沒有任何風險,還會賺上一點利息,而如果孫正義最后沒有投資,那么現如今的阿里,哪怕沒有ofo的絕對投票權,但憑借著所有自行車的抵押,就足以拿捏整個ofo,順利的話,阿里就可以輕松的吞并ofo,甚至比正常狀態下直接收購還要劃算的多。
戴維說道:“好,麻煩蔡總了,那我就不打擾你休息了。”
......
第二天,二人回到了國內,戴維第一時間將與孫正義的談判內容告知了幾位親信,也就是ofo的幾位聯合創始人,分別是楊品杰、張一丁、于信與薛鼎。
聽完戴維的描述后,張一丁說道:“這個風險太大了,我們把所有的資產全部都砸進去燒錢,如果后面孫正義沒有投資,整個ofo資金鏈就會徹底崩潰。”
四人之中,楊品杰與于信沒有說話,薛鼎也說道:“我也認為風險太大了。”
戴維說道:“那你們的意思是什么?我們不接受孫正義的條件?那后面呢?我們該怎么做?藤迅也在幫摩拜尋找新的投資者,雖說最近還沒有消息,但誰也不敢保證是不是在秘密進行,如果摩拜突然宣布拿到了10億美金級別的新資金,你們想過ofo會怎么樣嗎?我們手中的資金還能夠撐多久?”
薛鼎與張一丁也不由得沉默起來,雖說他們的根基較淺,但這些年來隨著ofo的發展視野也開闊了很多,他們也知道向他們這樣的互聯網公司,最重要的不是說手中還有多少錢,而是公司的未來能給投資者帶來多少錢。
幾年前外賣、網約車、長視頻的燒錢大戰,每次都是燒掉了幾百億,但最終卻沒有什么成果,每個行業的幾家都形成了平衡,因此,當市場規模趨于穩定的時候,風投們已經不太愿意再拼命砸錢。
共享單車行業也已經燒掉了上百億,加上這個行業的前景還是比不過網約車以及外賣,到了這一步,風投以及背后的藤迅阿里都已經不太愿意砸錢進去。
而這種時候,如果一方獲得了巨額融資,那么恐怕就不會有第二家再投資競爭對手,哪怕規模大的風投,也不會愿意燒這個錢,因為對風投來說,再投資巨額資金入場,也不過是重復曾經外賣與網約車市場的故事罷了,如果摩拜先一步拿到十億美元以上的融資,孫正義也絕對不會再投資ofo,因為這只會是扔到大海里。
也因此,現如今ofo與摩拜,誰能笑到最后,不是看目前誰能經營的更好,而是看誰能夠拿到整個風投行業最后一筆資金,誰拿到了,對方就幾乎不戰而敗,自己則穩坐釣魚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