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蕓說道:“你的意思,是用軟件來控制?”
周宇杰點頭說道:“對,現在傳統的解決方法,不過是在光伏電站旁邊建一座火力發電廠,然后與光伏發電進行互補,當太陽能沒有能量的時候,火力發電來進行補充。
但這種只是最基本的邏輯,只能說比以前更好,但仍然做不到穩定。
可如果能夠收集大量的數據,比如對天空之中的云層進行分析,分析它們什么時候會擋住太陽,擋住的時候能量會被影響多少,然后根據數據,我們再以其他能源進行快速補充,這核心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數據、如何進行快速互補。我想只要研究到位、做的夠好,那么就可以解決在入網的時候電力的波動性。
至于在農村的太陽能發電,也需要兩個配套技術,第一個就是低成本的儲能技術,現在很多光伏公司提供的方案是配一個大容量電池,但這個電池的價格可不便宜,這也在無形之中阻擋了光伏的普及,而第二個自然也是數據處理技術,讓輸出電壓電流非常的穩定。
這其實也是一種非常高級的科技,不僅僅是太陽能,連風能、潮汐能、地熱能都需要一套能夠穩住終端電壓的數據處理技術,如果這個能夠成熟,那么各種新能源也會更加普及,這雖然解決不了氣候危機,但至少能夠緩解。
如果哪家互聯網公司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絕對可以說得上真正的高科技領域。這才是大數據技術該被應用的地方,而不是招聘了幾千大數據處理人才去研究用戶的消費習慣。”
馬蕓、馬花藤以及臺下不少大佬差點被氣的口吐白沫,整個互聯網領域,對用戶數據分析能力最強的明明就是你頭條,結果你現在卻反過來倒打一趴。
李繼文笑道:“周總的想法的確很了不起,那不知道除了新能源領域,其他領域您會投資嗎?”
周宇杰頓了頓說道:“其實,我認為人類在未來會面臨著很多問題,但核心還是幾點,氣候問題、安全衛生問題、饑餓問題,這幾點其實也相互影響。
氣候劇變導致農作物減少,會影響糧食產量,而人口的大幅度增加,會導致大量人類闖入陌生的自然環境,20世紀幾次埃博拉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就像比爾蓋茨先生在2015年的TED演講上關注的話題,也許某一天,人類最大的敵人不是核武器,而是微生物。”
李繼文問道:“類似于SARS、MERS還有各種禽流感嗎?”
周宇杰聳聳肩說道:“也許會是一場西班牙流感,誰也不知道,或者是埃博拉進入一個大城市,造成毀滅性的災難,現在的交通如此發達,可能古時候的小瘟疫也會變成一個全球性的災難。”
李繼文問道:“那您的下個投資方向就是生物科技嗎?”
說了這么多,如果再猜不到周宇杰的意思,那就也太白癡了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