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一名舉著手機的年輕男子突然站了起來,問道:“周總,您怎么看全球互聯網科技企業的差別?”
突然的提問,讓現場一片嘩然,這是對話現場,按規矩下面的人是不能提問的,剛才馬斯克提出了新的創意,引起現場轟動,加上馬斯克與周宇杰都同意提問,所以才破例。
而這種時候突然的提問,就是破壞會場規則了。
只見保安迅速匯集過來,二話不說,準備請提問的人離場。
“讓我聽完這個問題再出去,行不?”提問之人正是正在直播的秦東平,剛剛現場的情況被他直播了,自然吸引了大量的用戶,而會場的內容也比較刺激,于是一位大佬承諾你只要提個問題,就給你5個w。
秦東平倒不是被5個w吸引到了,而是想到如果自己真的這么做了,隨后也有可能能夠蹭到周宇杰與馬斯克這次會談的流量,哪怕只有一小部分能被自己吸收過來,那也會是百萬級別的流量,畢竟,這個基數太大了。
于是,富貴險中求,他提問了,但無論如何,他還是想聽完結果再說,因為他的提問如果引起了周宇杰的回答,那么自己的流量可能會更上一籌,而且他也想知道周宇杰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至于為什么只問周宇杰而不是馬斯克,很簡單,他能聽懂英語,但口語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馬斯克對于現場的變動也是有些不知所然,整個會場之前都是以英語交流,他雖然帶了同聲翻譯,但一直沒有用,直到過了半分鐘,才從耳機中得到了翻譯。
秦東平的愿望顯然不可能實現,要是這樣都能留在會場,那估計待會破例的人會更多,畢竟,瘋狂的人還是太多了。
提問之人被請出去后,周宇杰也沒有在意該不該回答這個問題,反正對話本來就是有什么說什么,于是說道:“在一定程度上,中國與美國的互聯網模式是很像的,因為中美兩國是全球唯二的自身有大量互聯網用戶的國家,這也是為什么只有中美兩國才能產生互聯網巨頭公司。
印度或者一些人口上億的南亞國家,人口基數是有了,但經濟不行,電腦數量不足,不過隨著智能手機的降價,移動互聯網的用戶反而在增加,或許這是新互聯網企業或者風投的機會,但上限還是有限的。
日本的人口倒是也很多,但其經濟模式完全是財團化,敢創業的人非常少,即使成功了,后期也會陷入與財團的爭斗中,難以成長,韓國也差不多。
歐洲國家經濟很強,但語言太多,一種軟件應用出現后,就會面對十幾種語言版本的問題,而且各個國家的法律、商業模式、用戶習慣完全不一樣,這就造成了沒辦法快速普及,這對互聯網企業是致命的,而因為歐洲很多人都會英語,這就造成了美國的谷哥、Facebook反而輕松的占領了歐洲市場,然后再轉化成當地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