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中美之間的商業模式,在PC時代,的確是中國學習美國,那是因為PC在80年代就開始在美國普及,而中國就晚了十年,兩個差不多的商業環境,中國這邊當然會學習。
但移動互聯網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美國也只是比中國早幾年,時間差別并不是很大,團購、網約車兩種商業模式來自于美國,但其他的如外賣、共享單車、大數據算法推薦就是中國先出現的,未來的話,基本上處于同一個起跑線,互聯網創業這一塊,可能會更傾向于符合本土化的模式,美國那邊可能也會有企業反過來學習中國。”
現場下又是一片掌聲,如果說馬斯克的創意比較容易震撼世人,那么周宇杰就是以眼光及分析能力為優勢,對于各種問題的分析,往往都是異常的精準,這似乎也是外界認為他成功的原因之一,能夠精準的判斷用戶的需求,比用戶本身還要了解。
馬斯克笑著問道:“互聯網企業是這樣,那實體科技行業呢?”
周宇杰想了想說道:“實體行業這一塊,就要復雜的多,但總體來說就是兩種,第一種就是基礎科技,這種可以說是所有現代科技的基礎,從一顆小的螺絲到最復雜的航空發動機,又或者電子行業依賴的光刻機,其實都是來自于最核心的基礎科技,這一方面,國內要弱的多,雖說有些領域如汽車可以通過新能源賽道進行彎道超車,但很多最基本的東西,還是需要沉下心來研究,要不然想法再好,也沒有這個基礎來實現。
而另外一種就是在實體領域進行創新,很多人可能都誤認為只有互聯網行業才能夠創新,其實這一點并不正確,就像電動車在顛覆傳統燃油車,太陽能光伏也在慢慢顛覆火力發電,只不過這種創新并不在于想法,而是實際的技術,所以難度非常高,打個比方,如果誰能夠發明能量密度比三元鋰電池還要高一倍的新電池,成本還不高的話,那么現在大量的商業體系將會徹底被顛覆。
想做好制造業,這兩種可以說是缺一不可,不過很多情況下,抓住一個就已經能夠成功了。”
馬斯克問道:“周先生,未來你會參與基礎材料的研究嗎?”
周宇杰點點頭說道:“電池方面的基礎科技我會投資研究,之前說的光伏也是一樣,同時光束也會投資一些芯片行業。”
“芯片行業?芯片制造業?”馬斯克有些好奇的問道。
周宇杰點點頭說道:“對,芯片制造業,不過不是手機級別的芯片,而是專門針對汽車的MCU芯片。”
手機的芯片,對空間大小、散熱要求非常的高,因此可以說是全球制造業的巔峰,而汽車芯片則對空間及散熱要求不高,只需要極強的穩定性,因為手機芯片死機了可以重啟,但汽車芯片要是出了問題,可能會嚴重威脅車主生命。
而目前的趨勢是,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對汽車芯片的要求變得極多,連傳統的燃油車,也同樣如此,燃油車也需要大量的芯片來控制發動機、渦輪、電池、攝像頭、顯示屏、傳感器、廢氣排放等等,加上手機行業本身也是發展迅速,這導致了芯片行業發生了嚴重的供不應求,大眾、豐田甚至特斯拉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汽車芯片因為只追求穩定性,對光刻機等設備的要求不高,因此國內本身也有不少汽車芯片公司,周宇杰知道未來的情況,自然也需要做好準備,反正出錢收購人家一個完整的團隊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