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安-70是烏克蘭的?”王大志反問道。
“啊?”劉曉峰聽的一愣:“這有什么問題嗎?不知道安-70運輸機是烏克蘭安東諾夫設計局的產品……”
王大志打斷他的話,反問道:“那安-70是哪一年開始的項目?又是哪一年開始試飛的?”
安-70是哪一年開始的項目……
還別說,劉曉峰還真的沒有仔細思考過這件事,但沒關系,想到烏克蘭、大毛和蘇聯之間的關系,劉曉峰猛然反應過來,他一拍腦袋,懊惱的道:“蘇聯!我怎么把這個給忘記了?”
是的,蘇聯!
安-70是蘇聯繼安-12之后研發的全新一代中型戰術運輸機,而且這個項目早在70年代就開始了,雖然這幾年來烏克蘭和大毛之間為了安-70運輸機不停的扯皮,但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大毛家的經濟情況太糟糕,如果大毛家的經濟情況足夠好,他們完全可以在自家本土直接建造一個安-70的生產工廠,反正大毛家的中央航空院一定有完整的備份圖紙——劉曉峰還不知道大毛家的那個安-70生產工廠都已經建成大半了,只是因為實在沒錢,這個項目才成了一個爛尾工程。
想到這,劉曉峰整個人都激動了:“所以,王總您是盯上了大毛中央航空院的那套圖紙?”
王大志沒有否認:“你覺得這個生意有沒有做得做?”
“做肯定是有的做,”牽扯到這么大的利益,而且意識到這件事似乎確實有門,劉曉峰很快冷靜了下來:“但是老毛子能答應?”
“事在人為嘛,”王大志一副很看得開的語氣:“如果咱們不主動去提,老毛子肯定不可能主動給,但如果咱們提了,萬一這事兒有的談呢……劉總,因為運-8的貨倉太窄太低,這些年來你們陜飛也沒少遭部隊和軍工單位的抱怨吧?”
這倒是大實話!
這些年來,尤其是最近一些年來,因為貨倉的問題,陜飛確實沒少遭抱怨,但陜飛自己也覺得很冤枉:運-8的底子就在這里擺著,我們這才剛剛吃透這款飛機,想要貨倉更大、更寬、更長的中型運輸機,那就需要另起爐灶了……
但王大志的這個電話,卻猛然給了陜飛另外一個思路:運-8確實是有些老了,但如果能夠想辦法將安-70拿到手……
不對!
劉曉峰忽然反應過來:“發動機呢?發動機的問題怎么辦?-70的那個槳扇發動機,單臺最大功率就有10440千瓦,咱們國內可沒有這么大功率的發動機。”
“這個簡單,我們直接用渦扇代替,當年蘇聯搞安-70的時候,本身就有個渦扇動力的版本,叫安-188,”王大志直接將陳耕剛剛忽悠自己的話拿過來現學現賣:“我們商飛集團的‘tay’MK811渦扇發動機就足夠了。”
劉曉峰半信半疑:“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