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這個份上,阿列克謝·普什科夫也沒的選擇了,他一咬牙,說道:“是的,華夏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如果貴方確實有需要,我們當然可以向貴方出售伊爾-476。”
馬將軍的臉上頓時現出了幾分喜色。
按照此前大毛方面公布的數據,伊爾-476的最大載荷達到了60噸,在這種情況下,航程還能多出來1000公里,不管是航程還是載重性能,對于華夏的意思都非同一般,從提升軍隊戰斗力的角度來講,馬將軍當然希望能夠采購伊爾-476。
“咳咳……”
郭一帆輕咳了一聲,看向阿列克謝·普什科夫,笑吟吟的道:“普什科夫先生,據我所知,你們連第一架伊爾-476的原型機都還沒有造出來吧?我很好奇,以貴國現在的經濟狀況,第一架伊爾-476什么時候能夠完工?又能夠在什么時候量產定型?樂觀一點的話,2015年的時候有沒有希望?”
馬將軍的眼神頓時一暗:自己竟然把這個給忘記了。
在商飛集團與西飛集團聯合研制的、我國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運輸機已經開工建造的情況下,我們為什么還要從大毛家采購伊爾-76運輸機?
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的軍隊建設和戰斗力的提升急需大型的空中運輸平臺,西飛和商飛的大型運輸機正式實現量產最起碼也要五年以后了,軍隊等不了這么長時間,這才需要臨時采購一批伊爾-76運輸機來應急、在這個青黃不接的時候頂上去。
可如果伊爾-476還需要等10的年時間……我們為什么要用你們的伊爾-476啊,我們用我們自己的大型運輸機難道不香嗎?
看到馬將軍表情的變化,阿列克謝·普什科夫心頭暗叫了一聲糟糕,可就在他想要反駁的時候,就聽郭一帆對馬將軍說道:“將軍,這一批的伊爾-76運輸機對于我們的意義重大,我覺得我們其實不一定非得糾結于從大毛家采購全新的飛機,在獨聯體國家還有大量的二手伊爾-76,很多飛機的狀況其實還都非常不錯,我覺得這些飛機也可以納入我們考慮的范疇,畢竟對于我們來說,盡快形成戰斗力才是最重要的。”
馬將軍當然知道在蘇聯解體之后,各個獨聯體國家的手中都有大量的二手伊爾-76運輸機,只是這些國家的手里雖然掌握大量的伊爾-76,但卻處于“有卻養不起”的尷尬境地,比如烏克蘭,蘇聯解體、各個獨聯體國家“分家”的時候,烏克蘭分到了100多架伊爾-76,但以烏克蘭的財政,他們完全養不了這么多的運輸機,甚至連對飛機做基本的封存處理都做不到,以至于上百架伊爾-76只能放在露天的場地中被風吹雨淋。
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伊爾-76不能用了,在對飛機進行整備維護后這些伊爾-76依舊可以正常使用。
而伊爾-76運輸機在烏克蘭的處境只是這款飛機在其他獨聯體國家的一個縮影,對于那些擁有這款運輸機的獨聯體國家來說,如果能夠將手中的伊爾-76運輸機換成現錢,他們當然樂意之極。
而對于華夏來說,這些飛機之需要經過兩三個月的整備就可以正常使用,雖然是二手貨,但挑選一批狀態比較好的飛機的話,再使用個十幾二十年問題也不大,而到了那個時候,我們自己的大型運輸機正好陸續的接替這些飛機服役,不但少花了錢,還盡快盡快形成了戰斗力,簡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