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設想相比于安裝兩個加油吊艙,不但極大的節省了重量和空間,最重要的是,這并不是重新研制,而是對現有加油吊艙的修改,無非就是需要對加油吊艙后部的油管和錐套的收納位置重新進行修型而已,但這是問題嗎?
不是啊!
想到這,李參謀急不可耐的向王大志問道:“王總,這個新興的吊艙開始研制了嗎?”
“還沒呢……”
王大志的話還沒說完,李參謀就急眼了:“為什么還沒?這么好的想法,怎么還不趕緊立項?”
“現在大家正在討論呢,”王大志苦笑著道:“這個設想,理論上是沒問題的,但具體到實踐當中,因為涉及到對加油吊艙的外形進行重新修整,所以其實還挺麻煩,最主要的是經費,你也知道,這種項目的經費申請起來比較麻煩……”
一說到經費的問題,李參謀便默然了,是了,經費問題確實是個大問題,說起來,這個項目對于廣Z軍區尤其重要,因為其他軍隊對于這種俄國標準的錐套的需求量很少,從這個角度來說,廣Z軍區贊助一些研發經費也無妨,但自己對于這種事情可沒有話語權……
只是盡管如此,李中校還是心動的厲害,他猶豫了片刻,終于還是忍不住向王大志問道:“王總,這個項目的資金缺口大概是多少?”
“這不是資金缺口的問題,主要是需要進行多次飛行試驗,確保這個‘二合一’的加油吊艙能夠滿足我軍現行的空中加油標準,在規定下的各種氣候條件下都可以正常使用,比如這個吊艙,造出來?沒問題,我們可以很輕松的就能在現有RDC-1吊艙的基礎上改造一臺出來,但吊艙的尾部加寬之后,在實際的操作當中,會對飛機后部的氣流造成什么樣的影響?會不會對增加空中加油的難度?會不會出現意料之外的其他問題?”
說到這,王大志苦笑著道:“還有,研發經費不是問題,但執行一次驗證任務,就需要同時起飛一架加油機和兩架戰斗機,這個成本也相當的不菲……”
“……”
李參謀就不說話了:確實,這個問題是實實在在的,一次要起飛三架飛機啊,不說飛機壽命的損耗,單單這三架飛機的燃油成本就要多少錢?而且類似的試驗至少要進行幾十次,與這幾十次的試驗相比,那點設計費真的不算什么了。
偷偷的看了一眼面色難看的李參謀,王大志暗自咂舌:刺激的過頭了?
他一起一轉,連忙說道:“不過也不是沒有變通的辦法。”
“嗯?”
聽到王大志這么說,李參謀猛然抬頭:“王總,什么辦法?”
“嗯,這個辦法說白了也簡單……”王大志望著李參謀,說道:“你們廣Z軍區不是有HU-6加油機么,而且經常進行空中加油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