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眼前的這架各個檢查口已經打開的一號機,劉主任興致勃勃的道:“按照你們的說法,這款飛機還沒有完全定型,將來還有更改的可能?”
“那是肯定的,”王大志點點頭:“現在只是原型機嘛,將來機身、機翼、尾翼……這些地方都有可能需要重新修改……未來搭載的AI-222-40發動機的直徑比現在這臺AI-222-25的直徑要大的多,顯然如果更換了新的發動機,發動機艙也是要修改的。”
劉主任聽的若有所思,好一會兒,他終于開口問道:“剛剛你說你們這個無人機的設計最大飛行高度是多少來著?”
王大志道:“16800米。”
“還能不能再高一點?”
“再高一點?”張起航皺起了眉頭:“高多少?”
“比如25000?”
“……”
王大志沒說話,心里頭卻是忍不住吐槽:你們對高空偵查到底是有多么的熱衷?
可是這話他終究是沒有說出來,在軍事上“站得高看得遠”這一點永遠都不過時,雖然劉主任沒說話,但王大志甚至已經猜到了他的想法:如果最終定型的機型當真能夠穩定的飛行在25000米的高空,再加長一截機身……
如果將這一截機身作為相控陣雷達的載艙,這立馬就是一臺架設在25000米高空的雷達站;
如果搭載通訊中繼系統,這貨立刻就會變身為一臺長航時的通訊中繼機,如果必要的話,甚至可以變成一臺返回式地軌道通訊衛星……
當然,也不比執著于通訊,拍照啊、偵查啊其實也是可以的。
各位兄弟也千萬不要覺得劉主任想多了,可能很多軍迷朋友也不知道,米國佬的RQ-4“全球鷹”無人機其實也分為A和B兩個版本,其中兩個版本的不少數據還挺大,比如翼展,A型的翼展是35.41米,而B型的翼展則是比如最大載荷,A型的最大載荷是907公斤,而B型的最大載荷則來到了1361公斤;比如最大起飛重量,A型的最大起飛重量是12111公斤,而B型的最大起飛重量則來到了14628公斤……
這還只是機體方面的差異,至于電子設備方面的差距,A型和B型之間的差距就更多了,甚至都是B型,每一個批次之間搭載的電子設備也不完全相同,而迄今為止,米國的“全球鷹”已經生產到了block8批次。
思考了好一會兒,王大志終于開口了:“領導,我們缺乏這個高度的飛行器的相關研發經驗,也沒有這個高度的航空發動機的匹配數據,如果國家確實有需要,我們當然要配合國家的戰略,但我們希望能夠得到航天部門以及沈飛的幫助。”
為什么需要得到沈飛的幫助?
因為當初瞄著“雙3”這個目標搞八爺的沈飛,盡管因為工程難度不得不對八爺的目標一降再降,但八爺還是具備“雙2.2”的能力——飛行高度22000米、馬赫數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