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整個歐洲一片瘡痍,當“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的家庭只有家中來了極其尊貴的客人才舍得開一罐斯帕姆午餐肉、并且認為這是對貴賓的最高禮遇的時候,美國人則以救世主的高傲,向正努力重建家園、恢復經濟、醫治戰爭創傷、貧窮但又很清高的歐洲人們展示一種現代的、令他們渴望而不可及的富裕生活方式和美國人理解的轎車發展方向和潮流:全尺寸轎車。
比如陳耕的那輛稀有的四座版林肯continentalMark2。
在八十年代之前的美國人的眼里,類似大眾甲殼蟲一類的歐洲薄鐵皮車只能算是一輛能開的玩具,根本不能算是正規的轎車,至于本田思域和豐田卡羅拉這樣的小型車,甚至被美國那些苛刻的評論家們認為這玩意兒根本就不能被認為是一輛車,開這樣的東西上街是對駕駛者人格的最大侮辱。
哪怕是現在的石油危機下,超過90%的美國人也認為只有全尺寸轎車才能代表美國,本田思域和豐田卡羅拉這種日本小車,只有窮人和經濟比較困難的美國人才會買——實際上也確實是這樣的。
陳耕對美國人在心理上的這種高傲非常理解,也就理解了亨利·福特為什么要下命令研制這么一款全尺寸的轎車,點頭再次問道:“好的,還有呢?”
“這個車必須要漂亮,必須能夠引領時代發展的潮流,”亨利·福特說道,被克萊斯勒family搶走了“最漂亮的美國轎車”的風頭,這讓他心中無比的怨念:“還有就是這個車必須滿足美國政府、警察等部門公務用車以及出租車市場的需要,必須足夠的結實、可靠、耐用,同時使用成本還必須足夠的低。最重要的是,這輛車必須足夠的舒適。”
“好的,我沒疑問了,”聽亨利·福特說完,陳耕已經知道了他想要的是一輛什么樣的車:“我對您的需求已經有了一個了解,福特先生,如果您沒有其他的問題,現在我們可以談談設計費的問題了。”
但亨利·福特還真有問題:“還有個問題。”
“您說。”
“這款車必須是福特汽車新的平臺車型。”
陳耕明白亨利·福特的意思了:“所以您的意思是,福特從一開始就要參與進來?當然沒問題。”
對于這一點,陳耕其實并不排斥,也不能排斥,主機廠在將設計工作外包給設計公司的同時,也會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全部外包、自己一點不管或者是從一開始就參與到設計之中,比如若干年后咱們某自主品牌“自主研發”的某款車型,就是全部外包、自己一點不管的,最多就是派駐一個工作組來進行溝通,跟設計公司說哪哪我不是很滿意、這兒老板覺得還能再改改……之類,這也是最低級的外包方式。
福特作為全球技術實力最強的汽車企業之一,肯定不會選這么LOW的設計外包方式,而且如果福特汽車想要平臺化,讓旗下的多個品牌共用同一個平臺來降低成本,就必然要從這款車型的設計之初就參與進來。
福特汽車要參與進來,陳耕甚至還有些小竊喜:多少能學到一點東西不是?——當然,福特汽車也是這么打算的,如果能從一開始就參與進來、從陳耕這兒偷師一點設計理念和思路,福特也賺大發了。
但有一點,這種“帶徒弟”式的合作方式所收取的設計費,與全部外包的設計費可就不一樣了,亨利·福特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非常有誠意的開出了3000萬的設計費。
“3000萬美元?”陳耕有點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