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0美元,而且是運抵美國港口之后的到岸價,對于一款售價在12000美元的車子來說,等于費爾南德斯公司什么都不做,一輛車就能凈賺至少1500美元,確實是非常的有誘惑力。
陳耕摸了摸下巴,點頭:“這確實是挺有誠意的。”
豐田給出的報價確實非常有誠意,按照費爾南德斯公司自己核算出來的單車制造成本,以年產5000輛的規模來計算,每輛車的生產和制造成本大約需要11000美元,這個成本根本沒辦法以12000美元的價格進行銷售,因為如果將終端售價定在12000美元,經銷商根本就沒有利潤。
但如果是8500美元,那可操作的空間就大的太多了,比如如果陳耕愿意降低自己的利潤,給經銷商更多的利潤,為了多賺錢,經銷商一定會想盡辦法去買車;又比如陳耕可以設置一個階梯式的銷量激勵計劃,比如賣10輛車,單車利潤是2000美元,可如果賣20輛車,單車利潤就會上升至2200美元……讓經銷商知道車子的銷量的多少于利潤的多少不是等比關系,而是逐漸遞增,想盡一切辦法調動經銷商的積極性。
“是吧?而且豐田承諾,可以給我們提供最多5萬輛的年產能……當然,對于一輛敞篷跑車來說,這基本上不可能。”羅斯瑪麗說道。
當然,哪怕是羅斯瑪麗也不認為miata的年銷量能超過一萬輛,哪怕miata是一輛不到4米的、車身非常小巧而且精致的敞篷小跑車,但哪怕放眼全世界,從來沒有哪輛跑車的年銷量能超過一萬——豐田也不認為費爾南德斯的這款名叫miata的敞篷小跑車的年銷量能夠超過一萬輛,他們之所以給出五萬輛的年產能份額,更多的還是表明自己的態度。
既然豐田給出了這樣的報價,陳耕就更加好奇本田會給出什么樣的報價——現在的本田還在等著費爾南德斯公司救命呢。
“本田給出的報價跟豐田差不多,根據產能的不同,單車的報價比豐田低幾十至一百多美元不等,但有一家企業給出的報價有點嚇到我了。”
“哦?”陳耕揚了揚眉毛,他還真有些好奇,哪家企業給出的報價會嚇到見多識廣的羅斯瑪麗小姐?
“是馬自達,”羅斯瑪麗說道:“我跟馬自達談的時候,他們表示如果我們能給出每年一萬輛的代工額度,并且保證未來的五年時間里每年都有這么多,他們不但愿意承擔生產線的改造和定制專用模具、量具、夾具以及檢測設備的費用,還將報價壓低到了每輛車8000美元,而且同樣是到岸價。”
“握草!”陳耕有點被嚇到了。
他嚇到了不是因為馬自達給出的這個代工報價,而是……握草!兜兜轉轉的,最后又到了馬自達哪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