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里,陳耕露出一個害羞的靦腆笑容:有了麻省理工建筑學院的加持,這B格才足夠的高啊。
“這樣啊……”
凱文·林奇教授沉吟起來。
為了能夠讓華清建筑系學到東西,吳良鏞教授也敲起了邊鼓:“林奇教授,如果合作能夠達成,我認為這是東西方建筑設計在思想方面的一次碰撞,古老的東方在建筑方面‘天人合一’的理念與現代西方的建筑設計理念的碰撞,不知道會出現一些什么樣的火花,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多火花一定非常迷人。”
這一次,凱文·林奇教授思索的時間明顯比之前長了許多,足足四五分種之后,凱文·林奇教授終于開口了:“吳,你說的有道理,這的確是一次難得的讓西方建筑學從東方建筑學當中汲取營養的好機會,不過你知道,雖然我是建筑學院的副院長,這種事情不是我一個人能夠做的了主的,尤其是去你們國家……不過你放心,我會盡力幫你們爭取,我本人也非常期待這次的合作。”
對于誕生了林徽因、梁思成這些即便是在西方建筑設計界也大名鼎鼎的神秘的華夏,其實凱文·林奇教授心里頭充滿了好奇,而去年的那一次華夏之行,在見識到了華夏那獨有的、在凱文·林奇教授看來領先于世界的、人與自然更和諧的相處方式和古老的理念之后,他心里更是期盼著什么時候能夠再次去華夏一趟。
坦白說,凱文·林奇教授對陳耕和吳良鏞大師的邀請非常的感興趣,只是受限于一些客觀條件,他沒辦法立刻答應這份邀請。
“這樣啊……”
陳耕的眼珠子一轉:“林奇教授,不瞞您說,我們還向倫敦大學巴特萊特建筑學院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筑學院發出了邀請,他們也對這個項目表示出了足夠的興趣……所以,如果您不介意的話,是否可以組織一部分麻省理工建筑學院的教授,以私人身份或者我的公司的特別顧問的名義,先去華夏親自看一看、與華夏政府交流一下這個項目的具體想法,然后再做決定?”
以私人的名義去華夏走一趟?凱文·林奇教授有些心動,只是他還有些猶豫。
吳良鏞大使在一旁補充道:“林奇教授,如果您認為有必要,我可以以華清的名義向麻省理工建筑學院發起一份交流邀請。”
這一次,凱文·林奇教授終于點頭了:“OK,我可以試試。”
————————————
PS:兄弟們,對不住,今天沒能補上,我試試明后天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