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萊布森長了張嘴,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大老板都這么說了,他還能說什么?
“我知道,在場的每一位,都對我的決定有意見,但我要說的是,你們要么加入這個項目、認真的配合我,享受高額的補貼;要么退出……現在告訴我,有人打算退出嗎?”陳某人一手胡蘿卜一手大棒,囂張的厲害。
退出?
退出是不可能退出的,大家又不是什么知名汽車設計師,沒法靠名聲賺錢過日子,就是靠抱大佬的大腿這種東西才能維持的了生活的樣子。
一群領著三千美元左右月薪的工程師、設計師和高級技工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邊在心里暗自腹誹著自己同僚簡直沒有一點技術人員的節操:“不知道設計理念是設計師的靈魂嗎?”,一邊暗自期待著老板能給大家發多少薪水。
“很好,”等了半分鐘,見沒有人退出,陳耕滿意的點點頭:“那么我先宣布我們這款產品的名稱:AMCGT-R。”
GT-R?
老板的野心很大啊。
提到GT-R,無數車迷的第一反應就是:臥槽!日產GT-R!
但實際上GT或者GTR并不是某個品牌的專屬,世界各大汽車品牌當中用GT以及GTR來為自家高性能跑車命名的品牌可不少,福特有大名鼎鼎的GT系列跑車,國內車迷最熟悉的大概是福特GT40;奔馳也有GTR,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奔馳AMGGTR。
為什么大家都不怕日產告自家侵權?因為按照早起汽車通行的命名規則,G即使是Grand,意思是性能優越的車;T既是T,意思是能夠長途奔馳的車;R既是Rag,意思是適合用來比賽的車,所以通常情況下,把自家產品定義為性能優越的、能夠長途奔馳的車,就可以叫GT了,性能優越、能夠長途奔馳并且還做出了特殊調校使其能夠參加比賽的車,也就成了GTR。
雖然到了60年代以后,GT以及GTR逐漸成了高性能跑車的代名詞,但只要符合這其中的一點或者幾點,叫個GT或者GTR也沒什么不妥,甚至什么SI、ST、EVO、type-R之類的用來表示自家某個產品系列當中高性能的特殊稱呼都出來了,比如福克斯之福克斯ST、LancerEvolution、civictype-R之類。
況且現在的日產skyli-R還遠沒發展到讓他們揚名立萬的R32這一代,別說世界范圍內了,就算是在汽車技術薄弱的亞洲范圍內,日產skyli-R的名聲也不顯,至于美國人,更是聽都沒聽說過日產skyli-R。
所以對于陳耕為這款車取的名字,大家雖然覺得有點囂張,但誰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妥。
————————
PS:兄弟們,請稍等幾分鐘。
況且現在的日產skyli-R還遠沒發展到讓他們揚名立萬的R32這一代,別說世界范圍內了,就算是在汽車技術薄弱的亞洲范圍內,日產skyli-R的名聲也不顯,至于美國人,更是聽都沒聽說過日產skyli-R。
所以對于陳耕為這款車取的名字,大家雖然覺得有點囂張,但誰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