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耕這里得到了想要的回答的孟海波和黃文清兩人,宛如打了雞血一般,立刻就跑去了郭文祥那里,郭文祥得知陳耕居然并不排斥與成發廠合作,也是很高興,立刻向首長匯報了這件事以及成發廠在這樁合作當中的態度,并且向首長提出一條建議:是否可以在給陳耕先生做出更大的利益讓渡的情況下,從中航旗下另選一家具備飛機設計和制造能力的企業作為陳耕的合作伙伴,進而讓陳耕放棄與西飛的合作?
首長們對郭文祥的這個提議也很感興趣。
此前雙方的合作進程之所以一直僵持著,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西飛對于華夏的戰略安全實在是太重要,而大家又對這次的合作一個誤會,那就是陳耕認定了西飛,非西飛不可,可現在大家才意識到自己似乎誤會了:既然陳耕可以考慮成發廠,為什么不可以考慮中航系統內的其他飛機制造廠?
問題是,選誰?
郭文祥給出的答案是哈飛。
這個答案讓首長們眼前一亮。
哈飛有直—5直升機、轟—5轟炸機、運—11輕型民用運輸機等多種旋翼和固定翼飛機的設計和生產經驗,同時,哈飛在國家的國防戰略安全當中的地位又無法與西飛、陜飛、沈飛等“親兒子”們相提并論,只要陳耕能同意,哈飛確實是一個極好的選擇。
只是問題在于,陳耕能同意嗎?
恰巧,陳耕告知華夏方面,他為華夏軍方研制的輕型軍用吉普車的首批原型車已經完成,要求華夏方面派人來對這批車的性能進行檢測。
機會這不就來了么?
高層立刻通知尚在美國的代表團,在看看陳耕誰的這批車子的性能到底如何的同時,“順便”和陳耕溝通一下這件事。
……………………
“陳先生,我們又見面了。”
見到陳耕,中方代表團的一眾同志們熱情的不得了。
也不怪大家這么熱情,實在是不到美國,不知道陳耕在美國的能量有多大,在國內的時候,一些……好吧,其實是挺多同志,因為陳耕的年齡和膚色的緣故會下意識的低估陳耕的能量,可到了美國之后大家才發現,陳耕的能量強大的出乎自己的想象,以至于大家在私下里討論的時候,最常感慨的幾句話就是:“如果沒有陳耕的幫忙,這件事咱們肯定辦不成。”;“幸虧陳耕先生幫忙XX打招呼了,否則今天咱們連人家的門都不一定能進來”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