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說的,趕緊查!
好在,不管是出于威懾蘇聯人的需要,還是美國人一貫的“通過炫耀武力來彰顯實力”的行為習慣,都讓情報部門對AMG—86B/C、A/BMG—109這兩款核常兼備的遠程巡航導彈的調查進行的很順利:雖然核心性能方面是保密的,但一些表面化的東西,比如航程、打擊精度、武器本身的尺寸等等數據,早就在美國的各類軍事雜志和報刊上不知道報道過多少次、吹過多少牛了,翻翻資料,總能找的到。
華夏駐美大使館方面甚至專門派出了一個二等秘書,以回國述職的理由將這兩款巡航導彈的情報帶回了國,看著這些美國人自己的雜志、報刊上關于這兩款導彈以及關于改進型的B-52H洲際轟炸機的相關介紹……這么說吧,整個高層都被嚇出了一身的冷汗!
說起來,原本的歷史時空當中,這一時期的國內其實已經接觸到了AMG—86B/C、A/BMG—109這兩款核常兼備的遠程巡航導彈的相關資料(畢竟處于威懾對手以及炫耀自家肌肉的需要,美國人對于一些非關鍵的信息其實也沒怎么保密),但不管是軍方還是情報部門都沒太當一回事,相關的資料甚至沒有被送到情報系統總部,誰讓這一時期的華夏,從上到下對戰爭的思維模式還停留在蘇聯的機械化、大兵團、大縱深、大穿插的模式呢?
高層真正意識到“臥槽!美國人的巡航導彈太尼瑪厲害了!”和“臥槽!原來戰爭模式已經變成這個鬼樣子了?!”是什么時候呢?
是91年的海灣戰爭。
91年的海灣戰爭,美國人用AMG—86C、用BMG—109、用F117、用摧枯拉朽的方式,給整個華夏高層、華夏軍方乃至全世界好好地上了一課,讓我們所有人意識到,原來在高科技的條件下,戰爭還可以這么打?!讓我們意識到,大兵團作戰的舊模式已經過去了,從此之后戰爭換了一個全新的模式,如果你不掌握高科技,你甚至還沒跟敵人交上手你就留已經死了。
也是在這之后,國家和高層痛定思痛,對軍隊提出了“新三打三防”,即:以“打隱形飛機、打巡航導彈、打武裝直升機;防精確打擊、防電子干擾、防偵察監視”為內容的軍事訓練課目。
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因為這事兒是陳耕提出來的,首先就引起了高層的重視。
高層重視后,越看這兩款巡航導彈的性能數據,心里就越是不安,雖然同樣也有很多人覺得美國人這兩款導彈的性能實在是太夸張了些、是不是美國人在吹牛,但看法還是不知不覺的受到了影響:2500公里的射程,哪怕美國人吹牛了,給他打個對折,那也是1200多公里啊,尤其是那個該死的BGM—109C,還特么是水面艦艇和潛艇通用的,如果美國人的洛杉磯級核潛艇悄咪咪的潛伏到了東海乃至黃海、渤海海域,發射完了立刻下潛溜走,整個京津冀地區都特么危險了。
老人家甚至不止一次強調:“殺手锏這個東西,我們還是要有一點的。”
受這一消息的刺激,原本已經完成了潛射中程彈道導彈試驗、進度有些緩慢的“潛彈合一”項目和西飛的“新H6”項目猛然受到了高層的高度重視。
也是在這個時候,荷蘭福克蘭-聯合航空技術公司的福克F100來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