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我們已經格外熟悉的H6,眼前這臺H6與西飛在差不多10年前研制的那個四臺“斯貝”MK505發動機的H6I技術驗證機都截然不同:四臺“tay”MK650-8C發動機以兩臺為一組的方式吊掛在了機翼下面,原來機身兩側發動機艙的位置被保留了下來,不過進行了氣動外形的修型,看上去圓潤了許多。
“發動機艙原來的位置,現在你們是打算做成彈艙還是做成油箱?”指著原本發動機艙的位置,陳耕向陪同的王小東廠長問道,至于如果改成油箱的話能夠讓這架H6技術驗證機的航程增加多少,陳耕很識相的沒有問。
“目前我們是給改成了油箱,”王小東說道:“之所以不是改成彈艙,主要是一方面,咱們的H6是中單翼結構,這個地方就算改成彈艙也放不了個頭太大的家伙;另一方面,彈艙的設計應該盡量靠近機身的中軸線,這如果是一左一右兩個彈艙,再加上原來的彈艙,對飛機的穩定性有很大的影響。”
“原來是這樣。”陳耕連連點頭。
至于航程,陳耕沒問,王小東廠長倒是不客氣,主動向陳耕介紹:“在改成油箱之后,燃油量增加了不少,但因為最大起飛重量沒有太大的變化,所以油箱不能加滿,但就算是這樣,相比于原來,航程也是增加了許多……嗯,理論的最大航程可以達到9000公里。”
看著眼前透明的、H6標志性的領航員艙,陳耕忍不住向問道:“這個東西,你們還留著干什么?直接裝個雷達不好么?”
王曉東撓撓頭:這個問題就尷尬了,你讓我怎么回答?難道讓我告訴你,我們國內根本就沒有你們美國的軍用飛機上已經普遍應用的地形追蹤和回避系統,我們的地形跟蹤雷達也不行,出于可靠性方面的考慮,我們才不得不繼續在H6上保留領航員艙這種落后的人工領航的方式和設備?
但話不能直接說,面子終究還是要的,王曉東說道:“這個……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們國內的電子技術跟你們美國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另一方面,H6飛機執行的是比較極端的任務,極端的任務需要極致的可靠性,而電子的東西是比較容易壞、比較容易被欺騙的,但人的肉眼不會,地上的山脈、河流等標志性地標不會變……”
————————————
PS:兄弟們不好意思,請稍等幾分鐘。
看著眼前透明的、H6標志性的領航員艙,陳耕忍不住向問道:“這個東西,你們還留著干什么?直接裝個雷達不好么?”
王曉東撓撓頭:這個問題就尷尬了,你讓我怎么回答?難道讓我告訴你,我們國內根本就沒有你們美國的軍用飛機上已經普遍應用的地形追蹤和回避系統,我們的地形跟蹤雷達也不行,出于可靠性方面的考慮,我們才不得不繼續在H6上保留領航員艙這種落后的人工領航的方式和設備?
但話不能直接說,面子終究還是要的,王曉東說道:“這個……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們國內的電子技術跟你們美國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另一方面,H6飛機執行的是比較極端的任務,極端的任務需要極致的可靠性,而電子的東西是比較容易壞、比較容易被欺騙的,但人的肉眼不會,地上的山脈、河流等標志性地標不會變……”
在“和平典范”時期,咱們連自己的J8都能送到美國去、請美國人幫忙改進,請陳耕參觀一家靜態的H6技術驗證機,有什么特別值得奇怪的地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