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花了不菲的代價買下來的各種手表等奢侈品,也想辦法賣掉……
總之,除了留下生活必須的資金之外,其他的全部換成現金。
除此之外,斯坦森等人還各顯神通,通過朋友等各種渠道籌集資金,為了說服朋友,他們甚至承諾將來賺到的錢(朋友提供資金的這部分)可以分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不等給朋友……
斯坦森等人這么大的動作,當然不可能瞞過羅斯瑪麗和海倫·米倫等最早一批跟著陳耕、現在還在美國坐鎮的人,哪怕是羅斯瑪麗,現在已經是身價數千萬的富婆了,可聽到有這么一個發財的機會之后也心動了,特意打電話來問陳耕,她們是否可以也參與進來?
富貴險中求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如果自己只是作為老板的助理、私人保鏢去蘇聯,那是一回事,可如果是以費爾南德斯先生的生意合伙人的身份進入蘇聯,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危險?危險的地方才能賺大錢不是么,只要有足夠多的錢可以賺,危險從來都不是問題。
陳耕當然沒意見,沒道理斯坦森等這些大老粗就可以跟著自己一起賺錢,而海倫·米倫、羅斯瑪麗等人就不行。
對于陳耕來說,現在最主要的問題還是華夏方面的態度:想要做這份生意,有些貨物是必須要從華夏采購的,沒有華夏政府的默許乃至支持,這生意根本就做不起來。而且陳耕心里其實很清楚,和蘇聯人做生意并不是最緊要的,緊要的是自己將會成為一個在華、美、蘇三方都能說的上話、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幫自己聯系上對方高層的人,這才是最重要的。
華夏方面對于這件事是又驚又喜。
驚的是沒想到不但美國人對陳耕怎么看重,現在連蘇聯人對陳耕居然也這么看重;而真正讓華夏高層欣喜的地方,就在于有了一個穩定而可靠的和蘇聯高層溝通的渠道。
雖然早在1982年的時候,當時蘇聯的最高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就已經放出了與華夏緩和關系的信號,華夏方面也給予了積極的回應,但一直到去年戈氏上臺,華蘇關系的正常化其實一直都進行的相當緩慢,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雙方的利益訴求還是有差別,但沒有一個良好的、雙方都信賴的非官方溝通渠道的因素,也占了不小的比重,而現在,這個渠道來了。
相比于與蘇聯方面建立起這么一個可靠地非官方溝通渠道,允許陳耕每年從華夏采購一定的物資用于同蘇聯的貿易,那實在不叫個事,更別說陳耕的大筆采購其實還有有利于刺激國內經濟的發展,當情況匯報到老人哪兒,老人大手一揮:闊以!
當然闊以歸闊以,考慮到華夏與蘇聯現階段的關系,華夏方面要求陳耕不能直接進行華蘇貿易,在程序上,這些商品不是華夏與蘇聯進行貿易的。
陳耕心領神會!
這個時候陳耕安排的一家剛剛成立于泰國的、表面上和陳耕沒有任何關系的貿易公司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至于白宮那邊就更簡單了,對于那個已經執行了二十多年、進入了最后的收網階段的計劃來說,陳耕的出現讓白宮的那位當場跳了起來:果然是天佑美利堅吶……
只是這畢竟是一件此前從未有人做過的事情,哪怕是有了兩國政府的支持和默許,操作起來也是千頭萬緒,所以當華美兩頭官方分別搞定、一切都準備妥當,時間已經來到了1987年的三月底。
“霍爾姆多羅夫先生,怎么樣?”陳耕意氣風發的指著港口里那條三萬噸的海船,向亞歷山大·霍爾姆多羅夫炫耀著:“這只是第一批商品,屬于試探性的,如果這次的合作讓人滿意,我保證,每年發往蘇聯的各類貨物,起碼可以裝滿100條這樣的船!”
看著港口那條足足裝了200多個集裝箱的各類物資、滿載三萬多噸貨物的海輪,亞歷山大·霍爾姆多羅夫忍不住咽了口唾沫,終于心悅誠服的點頭:“費爾南德斯先生,我承認,您確實是一位在華夏和美國都有著相當影響力的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