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爾南德斯·陳很看好自己?
不什同志(以后不用“布”,就用“不”了,這兩天擔驚受怕的,前面的章節也改成“不”)和妻子芭芭拉對視了一眼,眼中驚喜不已。
為什么驚喜?
因為不什夫婦沒想到費爾南德斯·陳居然如此看好自己。
對于出身于政治家族、先后擔任過眾議員意愿、尼克松政府駐聯合國代表、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美國駐華夏聯絡處主任(是的,不什同志在1974年間擔任過美國駐華夏聯絡處主任)、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現在成為了里根政府的副總統的不什同志來說,總統的寶座是他以及他的家族的終極夢想。
而要實現自己乃至自己家族的終極夢想,只靠著選民的支持?
別逗了!
在美國,真正說了算的是有錢人,以及如費爾南德斯·陳這樣的超級有錢人。
你說美國人民都有選票,他們可以自主的決定自己選擇那個候選人當總統?
乍一聽起來似乎的確是這樣的,每個有選舉權的美國人民都有資格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即便是最終坐上了那個寶座的人不是自己支持的,但也一定是符合絕大多數美國人的利益的,在200多年的時間里,這一說法被所有的普通美國民眾所深信不疑。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美國的選舉制度,看似是全民普選,但實際上并不是這樣的,看似由全民投票選舉出來的總統,實際上并非是由選民直接產生,而是由“選舉人團”的選舉產生:選民投票產生的是代表50個州以及哥倫比亞特區的538名選舉人,而總統候選人只要獲得超過半數選舉人票就能夠獲勝、成功當選。
看明白了嗎,決定美國總統人選的,不是一個多億的美國成年人,而是這538名選舉人,在選舉人團投票之前的全國選民投票,更像是一場用來糊弄普通民眾的狂歡,讓那些傻瓜當真以為美國是他們說了算。
而選民與選舉人之間,就出現了巨大的可操作的空間,在美國的選舉史上,在某個州,明明是A候選人的支持率更高,但在選舉人團投票環節卻變成了支持B候選人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因為要看誰能決定這538名選舉人的產生,而毫無疑問,是那些掌握著美國財富的、所謂的“精英階層”,這些選舉人基本上都是來自“精英階層”,所以那些真正的政客都明白,別看那些普通民眾似乎是決定總統的最終人選,但真正決定總統人選的,實際上是美國的精英階層。
當然,這其中的利益糾葛、利益交換的程度只復雜,別說我們這些局外人了,哪怕是其中的當局者也未必能夠搞的明白,但我們只要知道這里面的水很深就行了,而掌握著巨額財富,影響著全美幾百萬人的飯桌、甚至直接影響著美國經濟和輿論的費爾南德斯·陳,無疑是精英當中的精英,換句話說,如果自己能夠得到費爾南德斯·陳的支持,那么自己成功成為下一屆美國總統的幾率將至少因此而增加5個百分點。
在陳耕明確的表示了對自己的看好之后,不什同志立刻站了出來:“費爾南德斯先生,非常感謝您對我丈夫的看好,嗯……這也是我們夫婦今天請您過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