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們仍然是最強大的……”
好一會兒,季勝成開口說道,就是聲音有些干澀。
“當然,我們仍然是最強大的,”陳耕肯定的點頭:“雖然布雷頓森林體系沒了,但關貿總協定、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三個維系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體還在呢,而且別忘了,某種程度上其實可以認為是我們自己拋棄了布雷頓森林體系,一方面,這個成立于1944年的體系其實已經不太符合我們的利益了,另一方面,我們找到了比黃金更好的替代物,那就是……”
“石油!”
季勝成幽幽的把話接了過來。
對啊!
季勝成的話,讓在場的操盤手們猛然反應過來,然后,臉上喜笑顏開:沒有了布雷頓森林體系,但我們有了更好的,我們掌控了石油!
相比于黃金,身為世界各國都需要的戰略性資源的石油,本身就具備成為“硬通貨”的一切特質,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石油是任何一個國家現代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能源和基礎化工資源,所以在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后,不甘心放棄美元作為世界通用貨幣、更舍不得向全世界收取“鑄幣稅”的美國,立刻意識到了石油這種“硬通貨”的重要性,并且立刻將本國的貨幣政策從黃金開始往石油上傾斜。
1974年,美國與沙特簽訂協議,宣布向沙特出售軍事武器,并且承諾保障其國土以及王室的安全,則作為回報,沙特則必須接受美元作為石油出口唯一的計價和結算貨幣。
緊接著在同年12月,美國與OPEC其他成員國也逐一達成協定,當這些協定逐一簽訂完成后,也就意味著后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石油-美元”霸權體系正式誕生。
在“石油-美元”霸權體系下,石油進口國為了獲取石油,必須先兌換美元,持有美元儲備,于是美國就以控制著石油交易的方式鞏固著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繼續享受著美元作為世界通用貨幣的益處,繼續從全世界收取“鑄幣稅”。
如果將布雷頓森林體系與“石油-美元”體系做個比較,那么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是美國吃肉,歐洲小弟跟著啃帶肉的骨頭,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喝一口里面還帶點碎肉的湯;那么到了“石油-美元”霸權體系下,就變成了美國吃肉,美國啃肉骨頭,美國的歐洲小弟們再啃一遍被美國人啃過、但上面多少還掛著一點肉絲的骨頭,然后再喝湯、從湯里面撈點雖肉,至于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只能喝一點歐美國家剩下之后被摻了水的湯。
可以說,在“石油-美元”霸權體系下,美國人玩的更獨了,但顯然,美國人喜歡,吃獨食多舒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