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tay”系列發動機在民用航空發動機市場是處于淘汰邊緣的產品的話,那么“斯貝”系列發動機就是已經徹底被市場淘汰的產品了,可偏偏,羅爾斯·羅伊斯還沒辦法停產這么一款已經被市場徹底淘汰的產品。
之所以還要繼續生產“斯貝”系列發動機,是因為一些航空公司還有搭載“斯貝”發動機的飛機正在服役,比如“三叉戟”、比如福克F28、比如灣流II和灣流III。
而既然這些飛機都還在使用當中,發動機就有損壞或者損傷的可能,可能需要更換,只是即便是放眼全世界,每年需要更換的“斯貝”系列發動機也沒有多少,再加上如陳耕這樣的飛機拆借公司向市場提供的二手“斯貝”發動機的沖擊,羅爾斯·羅伊斯公司有時候一年也生產不了10臺“斯貝”發動機的情況也是有可能的——10臺,是羅爾斯·羅伊斯集團啟動“斯貝”發動機生產線所需的最低產量。
看著臉色不太好看的西蒙·羅伯遜,陳耕也不為己甚,笑瞇瞇的接著說道:“這么算來的話,羅伯遜先生,羅爾斯·羅伊斯每年生產的“tay”系列和“斯貝”系列發動機的總數量,也就是六七十臺,而這六七十臺的“斯貝”系列和“tay”系列的總銷售額,我沒記錯的話,也就7000萬美元左右吧?”
陳耕當然沒有說錯,“tay”系列發動機的售價稍微高一點,單臺發動機的售價能達到120萬美元左右,50余臺就是6000萬美元上下;至于“斯貝”發動機,因為實在是太老舊了,哪怕是一臺全新的發動機,售價也不超過80萬美元,那十幾二十臺“斯貝”發動機的總售價,馬馬虎虎也就1000萬美元的樣子。
也就是說,羅爾斯·羅伊斯每年生產的“tay”系列發動機和“斯貝”系列發動機的總售價,也就7000萬美元上下。
“這點產量、這點銷售額,對于羅爾斯·羅伊斯而言完全就是一個雞肋,”陳耕接著說道:“可你們羅爾斯·羅伊斯還不敢將“tay”系列發動機和“斯貝”系列發動機的生產線停掉,但如果咱們按照我剛剛提議的方式進行合作,將“tay”發動機和“斯貝”發動機的生產交給商飛集團,進而將騰出來的這批工人分流到“遄達”700發動機的生產線上呢?”
陳耕笑瞇瞇的提醒西蒙·羅伯遜:“我可是聽說你們已經與空中客車集團簽訂了供貨意向,一臺‘遄達’700就要差不多2000萬美元呢,這個賬該怎么算,羅伯遜先生您應該算的很清楚才對。”
羅爾斯·羅伊斯之所以不敢將“tay”系列發動機“斯貝”系列發動機的生產線停掉,倒不是因為羅爾斯·羅伊斯有著濃重的企業責任感,而是因為如果他們這么做了,會極大的影響到羅爾斯·羅伊斯集團主力產品的銷售:一旦羅爾斯·羅伊斯將“斯貝”系列和“tay”系列發動機停了,那些在服的飛機還有搭載“斯貝”系列發動機和“tay”系列發動機的航空公司會怎么看羅爾斯·羅伊斯?
啊……
你們覺得這個產品生產了沒前途,所以就停了?可你們考沒考慮到我們其實還需要您們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技術來著?
得嘞!
這次算我們瞎眼,以后我們公司絕對不會在采購飛機的時候選擇你們羅爾斯·羅伊斯的產品,如果再選擇你們羅爾斯·羅伊斯的發動機,老子就是小狗!
事實上,這也是各家航空發動機公司的基本運作模式:可以為至少三十年前生產的產品提供維修服務。
而情況也確實如陳耕所說的,西蒙·羅伯遜心里頭再次開始盤算起來:
按照此前空客公司的計算,在投產之后的未來20年里,A330和A340這一對姊妹機型的總銷量將有望突破2000架,即便是打個折,至少1500架也應該是有的,意味著空客集團平均每年要生產75架雙發的A330和四發的A340,以A330和A340的產能比2:1來計算,空客集團每年要生產50架A330和25架A340,也即意味著空客集團每年需要為A330和A340采購200臺發動機,這也就意味著哪怕羅爾斯·羅伊斯拿下空客A330和A340每年發動機總需求輛的三分之一,理論上也能賣掉67臺“遄達”700。
而按照此前羅爾斯·羅伊斯與空客集團達成的協議,一臺“遄達”700發動機的售價就超過2000萬美元,67臺“遄達”700就是至少13.4億美元。
再考慮到沒有任何一家航空公司會一次性將購機款付清,而是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這也就意味著羅爾斯·羅伊斯還能享受金融衍生方面的利潤,這67臺“遄達”發動機實際上每年給羅爾斯·羅伊斯集團帶來的銷售額將超過14美元!
當然,這14億美元不全都是有“斯貝”系列和“tay”系列發動機的生產工人們創造的,但他們創造了至少一半、也就是7億美元的財富。
所以,一邊是7000萬美元上下,一邊是超過7億美元,如何選擇、如何取舍,西蒙·羅伯遜心中已經暗自做出了決定。
只是,雖然西蒙·羅伯遜心中已經暗自做出了決定,可想讓西蒙·羅伯遜就這么輕易的向陳耕低頭,那也是不可能的——更別說他還被陳耕剛剛的話給憋了一肚子的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