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劉大亮能夠想到組織這些失去了土地的工人集體去東南沿海省份的工廠去打工,在這個時代而言確實可以用“殫精極慮”四個字來形容了,別看若干年后東南沿海的那些工廠被罵作是血汗工廠,可在1994年的今天,能去東南沿海省份的工廠去打工,對于云貴川等西部經濟困難地區的年輕人來說有著莫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過年的時候,看著自己的同齡人衣著光鮮、兜里穿著四五千乃至五六千的工資回來,不知道羨慕壞了多少當地的小年輕們。
每一年,當這些在外打工的年輕人衣著光鮮的回來,不但當地的媒婆會紛紛踏門,給大家介紹對象,那些家里有適合出去打工的年輕人的人家,也會想方設法的讓這些又在外打拼經驗的同鄉帶自己家的孩子一起出去闖闖——在農村,除了好好學習、將來考大學之外,其他的真的沒什么好的出路的,可考大學又哪里是怎么容易的?
陳耕知道這個時代的國情,自然也就明白劉大亮在思考這件事上確實是費了一番腦子,可這不是陳耕的風格,他輕輕的搖搖頭,迎著劉大亮驚訝的目光,陳耕說道:“故土難離,說到底,這個項目也是我占了這些農民的土地,讓他們沒地方吃飯,才不得不出去打工,說起來還是我對不起他們,最好的辦法,還是能夠就地安置他們。”
劉大亮一攤手:“如果能夠就地安置當然好,可問題是,怎么安置?”說到這,他看了陳耕一眼,試探著道:“后者,您可以多占一片地,順便搞個工廠?”
如果忽悠著陳耕想辦法在當地在落下一個工廠,山城方面可就賺大發了,市W市Z府兩套班子的領導能笑的后槽牙都露出來。
“建個工廠嗎?倒也不是不行,”陳耕皺著眉頭:“問題是搞一個什么樣的工廠才能安置的下這些可能平均文化水平還達不到小學畢業程度的人?”
劉大亮眨了眨眼睛,試探著問道:“您的意思是,您可以投資,可不知道投資什么?”
“這個……我對你們巴蜀地區這邊的情況不是特別了解,所以……”
陳耕點點頭,變相承認了這一點。
對于陳耕來說,投資建廠不是問題,問題是建設的工廠生產什么呢?自己從事的都是一些很有技術含量的行業,當然,流水線上的工作也不需要什么太高的學歷,但問題是這些需要安置的農民兄弟,多數都是三四十歲以上的人,而工廠需要什么樣的人?
十七八歲到二十出頭的年輕人。
至于原因?就是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學東西快,手眼靈活,身體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好,哪怕學歷不高呢,可稍微教一下也就能掌握簡單的操作,同樣的工作,你讓一個在土地里刨食了半輩子的、四十多歲的中年人試試?
可對于劉大亮來說,他這個問題是問題嗎?明白了問題的癥結所在,他心中幾乎狂喜:你陳耕愿意投資建廠?只要你愿意投資,其他的好說。
強忍著心中的激動,劉大亮試探著道:“如果您不知道投資什么項目,我倒是有個推薦。”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