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就是這么低。”比爾·福特肯定的點頭。
“這么說的話,東瀛的汽車之所以能夠在美國賣的這么便宜,主要是因為他們更低的人工帶來的低成本?”莫妮卡適時的把話接了過來。
“這是主要主要之一,”比爾·福特肯定點頭:“另外告訴大家一個消息,福特汽車也在考慮是否在墨西哥或者加拿大開一個工廠。”
什么?!
福特汽車也準備在墨西哥或者加拿大再開一個工廠?
比爾·福特的話,讓電視機前面的觀眾直接懵了,他們忍不住下意識的開始琢磨:難道工人高工資帶給福特汽車的壓力當真那么大么,以至于福特汽車都不得不考慮去國外建廠了?
莫妮卡也愣了一下,然后才驚訝的問道:“福特先生,您說的是真的?”
“是真的,我們正在討論這件事,”比爾·福特認真的點頭:“而且據我所知,似乎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汽車也有類似的考慮,”說到這里,比爾·福特嘆了口氣:“人工成本的壓力太大了。”
如果說此前關于陳耕有意去墨西哥或者加拿大建廠的消息還只是讓大家抱著一種看熱鬧的心思的話,那么比爾·福特在接受ABC電視臺的采訪的時候放出的消息,就讓很多人都震動了:工人以及工會帶給制造業的壓力當真有那么大嗎?
反應快的媒體立刻去采訪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汽車的高管們,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汽車也是深受工會之苦,在陳耕和比爾·福特已經給自己搭好了舞臺的情況下,如果他們還不知道該怎么辦,那干脆一頭撞死算了……
“是的,人工成本的壓力非常大,”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克萊斯勒總裁李·艾科卡認真的表示:“工會現在正在跟我們談,要求時薪再增加1美元,如果工人的時薪再增加1美元,就意味著工人的月薪能達到1450美元左右,這對于企業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負擔……東瀛汽車產業的工人們的平均月薪還不到1000美元呢。”
不就是賣慘嗎,誰不會似的。
在被問及克萊斯勒是否考慮去墨西哥或者加拿大建廠的時候,比李·艾科卡也給出了回答:“我們是在考慮這件事……是的,我們正在和加拿大方面接觸,加拿大方面給出的條件很有誠意,但具體要怎么做,這還要看股東們的意思……”
一時間,只要是接受采訪的汽車行業乃至制造業的高管們,紛紛開始賣慘:不是我們不行,實在是我們的成本太高了,至于我們的成本為什么這么高……呵呵……
但是,依舊沒什么人幫資方說話。
沒辦法,這就是當前美國乃至全社會的主流價值觀:要同情工人,要支持工會。
說白了,這就是政治正確。
至于這份政治正確的背后會不會降低整個國家的競爭力,那就不是我們這些媒體需要考慮的事情了,就像是環保一樣,你敢說環保不正確,干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