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有了陳耕的這句話,王大志和黃文清同時松了一口氣。
………………………………
商飛集團調整收費標準了,一石掀起千層浪!
對于商飛集團調整之后的收費標準,大家都表示接受不了:這也太貴了。
連中航工業總公司的領導都特意打了電話過來,詢問是怎么一回事。
面對領導的詢問,王大志大倒苦水:“領導,不調整不行了,再不調整,我們自己的正常生產都進行不下去了。”
“有這么嚴重嗎?”總公司的這位趙副總經理覺得王大志有些大驚小怪了。
“376家!領導,現在排隊準備請我們幫忙的同行,有整整376家!”王大志也不含糊,直接把數據拿出來拍在了這位趙副總的臉上:“根據我們初步的統計,這376家單位,需要我們幫他解決至少6000個技術、工藝或者材料方面的難題……趙總,至少6000個問題啊,接下來還不知道有多少單位,多少難題在等著我們,您說,我們怎么辦?”
“……”
趙副總啞口無言,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甚至有些能夠理解商飛集團的做法了:這么多兄弟單位的這么多的問題等著解決,可我們自己怎么辦?正常的生產還要不要進行了?正常的科研活動和研發還要不要進行了?
趙副總也充分了解了商飛集團為什么要提高價格:不提高價格,商飛集團自己的生產生活和科研就真的要受到影響了。
現在的商飛集團,幾乎成了整個華夏航空工業的臉面,作為華夏航空工業系統的主管單位,趙副總是不敢、也不能讓商飛集團的生產、科研活動受到絲毫的影響的,他能做的,匜只能是希望商飛集團能夠抽出點空閑時間,幫業內的其他兄弟單位解決一下他們在生產、科研當中遇到的各種難題。
“而且,趙總,說實話,對于大家對于這個價格的抱怨,我們也非常的不認同,”趙副總啞口無言,可王大志還有很多的話想要說呢:“您說,以我們集團的技術團隊的實力而言,算不算是國內頂級、世界一流的團隊了?”
“這個……”
趙副總想要含糊一下,可一想到陳耕給商飛集團從蘇聯那邊挖來的那些頂尖的技術大牛,他心里就是一陣抽抽:這樣的技術團隊,還有那整整一棟大樓的技術儲備,誰敢說商飛集團的技術團隊不是國內頂級、世界一流的技術團隊?
一想到這,他終究還是沒能含糊過去:“應該算吧?”
“是吧?您也是這么認為的吧?”王大志越發的氣憤了:“可我們就不能理解了,憑什么和我們技術水平相當的外國公司,擺出一副鼻孔朝天的大爺態度來,面對人家的大爺風范和高高在上的要價,誰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妥,可為什么我們同等技術水平的團隊去幫人家解決問題,和藹客氣、有問必答,態度好的不得3了,現在不過是將收費的價格提高到了和外國人同樣的水平,而且收的還是RMB,大家反倒是一個兩個的都不樂意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