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對于商飛集團來說,大型寬體是一定要研制的,用陳董的話來說,就是‘商飛集團不能永遠只做小飛機’!”方志強接著說道:“發動機當然很重要,但在在發動機的推力不足的情況下,是否有辦法達到航程和載客量的初始設計要求,這個也不是沒有辦法,比如此前的‘短機身非完全體’就是一個辦法。
但在綜合討論之后,我們設計研究院覺得這個辦法不可取,在推力不足的情況下,采用縮短機身的辦法來實現航程這一目標,只會讓競爭對手攻擊和嘲笑我們,所以我們設計研究院的想法是,在機翼方面想想辦法,同時稍稍降低一點巡航速度。”
在機翼方面想想辦法,同時降低巡航時速?
對啊!
在做的諸位,哪怕是銷售公司的,哪怕是負責行政的,可畢竟是這個行業里的人,對飛機也能算是半個專家,方志強的這番話一出口,大家立刻明白了設計研究院那邊打算怎么做:采用效率更高的翼型、同時加大機翼面積!
機翼面積增大,提供的升力就會更大,這么一來,飛機需要的推力就會相對減小,比如滑翔機,因為機翼面積巨大、所能夠提供的升力也就更大,所以即便是無動力的滑翔機,也可以實現20:1的下滑比,也即在氣流平緩的情況下,飛機每前進20米高度才下降1米,而如果是動力滑翔機,則只需要很小的一點動力就可以讓飛機穩定的空中飛行、維持高度。
至于降低巡航速度,也是一個很好地降低對發動機要求的辦法,比如波音777的巡航速度是895公里每小時,而空客A330的巡航時速則是872公里每小時,而波音767的巡航速度則只有850公里每小時,而這三款飛機的總推力,則是階梯下降的,即便是波音777與空客A330相比,推力的差別也很大,除了第一代的波音777-200的總推力為660KN之外,之后的波音777的總推力都超過800KN,而空客A330的總推力則始終沒有超過660KN。
“250KN能夠滿足最初的設計要求嗎?”李軍立刻問道:“此外最大巡航速度可以達到多少?能達到850公里每小時嗎?”
“達不到,”方志強搖搖頭:“我們計算的結果是820公里每小時。”
只有820公里每小時嗎?
聽到方志強的話,大家齊齊的皺起了眉頭:實話實說,820公里每小時的巡航時速確實不算慢了,現款波音737-300的巡航速度只有780公里每小時呢,但問題是這個速度與競爭對手的差距還是有點大,比如相比于波音777,時速低了75公里每小時,這意味著在執行跨太平洋航線飛行任務的時候,飛行時間要增加一個多小時。
一個多小時啊,對于高度重視效率的航空公司來說,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
PS:六一兒童節到了,各位可愛的大朋友小朋友們,節日快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