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這次事故的原因,王大志和孟海波都是暗自長出了一口氣:找到原因了就好。
兩人對視了一眼,由王大志對維克多·弗拉迪米洛維奇·卡帕亞說道:“維克多,能找到原因就是好事……”
維克多·弗拉迪米洛維奇·卡帕亞嘆了口氣,打斷王大志的話,擺擺手說道:“你們別安慰我了,說到底還是我的原因……”
“我和老孟還真不是安慰你,”王大志呵呵的笑道:“維克多,咱們說實話,要說直升機,你是世界頂級的專家,可傾轉旋翼機這個東西吧,全世界也就只有美國人才剛剛開始玩,可在MV-22魚鷹之前,美國人是從什么時候玩傾轉旋翼機呢?
二戰的時候!
二戰還沒結束,人家美國人就開始研究傾轉旋翼機了,一直到70年代的XV-15,美國人補助到摔了多少飛機,才算是積累下了足夠強大的傾轉旋翼機的技術和經驗,在這些經驗和技術的基礎上搞出來MV-22,咱們這才研究傾轉旋翼機幾年啊,出故障、摔飛機不是很正常的么?在我看來,不摔飛機才不正常。”
維克多·弗拉迪米洛維奇·卡帕亞不說話了。
是的,身為米里設計局的前副總設計師,維克多·弗拉迪米洛維奇·卡帕亞對于美國人研制傾轉旋翼機的歷史也很熟悉,早在第二在世界大戰還沒結束的1944年,貝爾公司就開始研制傾轉旋翼機XV-3,這是一架原理驗證機,因為沒有經驗可以借鑒,誰也不知道這玩意兒該怎么做,所以一路走來,貝爾公司不知道摔了多少飛機。
一直到70年代,應美國論和NASA的要求,貝爾公司開始研制XV-15傾轉旋翼機,目的是驗證傾轉旋翼技術方案、探索飛行包線并實際評定這種飛行器能否滿足軍用與民用運輸需要,XV-15在被研制出來之后,進行了大量的風洞試驗、地面與飛行試驗,驗證性能、操縱品質、噪聲和下洗流等試驗外,還進行了生存性、艦載相容性、貨物吊運、武器發射、空中加油與受油、地形跟蹤飛行以及其他機動飛行等軍民適用性試驗。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正是從XV-3到XV-15長達30多年的技術積累、摔了多架飛機,才奠定了MV-22“魚鷹”這款真正意義上實用化的傾轉旋翼機——可就算是這樣,誰又敢說傾轉旋翼機的技術真正成熟了?
你不信?
不信你看看自打正是列裝之后,美國人摔了多少架MV-22?
連正式列裝的都能摔,那咱們摔一家技術驗證機,那多正常啊。
而且別忘了,維克多·弗拉迪米洛維奇·卡帕亞是一位直升機領域的頂級專家,而不是一位固定翼飛機領域的頂級專家,一位直升機領域的頂級專家犯一些固定翼飛機領域的經驗不足的錯誤,這不也很正常么?
終于想明白了的維克多·弗拉迪米洛維奇·卡帕亞苦笑了一聲,點頭:“您說的沒錯,看來問題是出在我身上,是我低估了這種飛機的難度。”
聽維克多·弗拉迪米洛維奇·卡帕亞這么說,王大志和孟海波嚇了一跳,兩人齊聲說道:“您千萬不能這么說。”
略略一頓,王大志接著說道:“飛機在研制出來之后為什么要試飛,而不是直接列裝?不就是為了發現問題并且解決問題么,維克多,這次摔了飛機你其實應該高興,高興發現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