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拐準備好可以推出,注意啊,突防飛行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完畢。”何強發出指令后,叮囑道。
李海推油門桿,重達28噸的殲11b滑出停機位,朝跑道的起飛位置滑行過去。劉成軍操控的03號殲10ah緊隨其后,殲10ah是海軍型,h代表海軍,主要是增強了機體的抗腐蝕性。
了解兩款戰機參數的肯定知道殲11b比殲殲10ah吧ah大,前者是重型戰機,后者是中型戰機,前者最大起飛重量高達35噸,后者則是接近21噸。
可是,單獨看任何兩者之一,對兩種機型的外形的大小區別是不太清晰的。現在從空中俯瞰兩款戰機,在后面的殲10ah足足比膀大腰圓的殲11b小了兩圈,就好比秀才跟著李逵一般。
那直觀感受,令人詫異。
海八師用的這批殲11b占了后來者的優勢,裝備的是國產的航發,推力更大,而且搭載了全套國產航電系統,與殲11a和早期的殲11b不可同日而語。
兩機來到跑道起飛位置。
何強手里捏著送話器,看到李海和劉成軍就位,下令,“洞三洞拐,計時起飛。”
李海回復過去,扭頭看向并著肩的劉成軍,很默契地同時推油門桿,踩死了剎車,等到功率上來之后,幾乎同時松開剎車,然后把油門桿推到底。
兩架戰機同時起步,但是很快,殲10ah的百公里加速性能明顯優于殲11b,盡管人家只有一臺發動機。
李海眼睜睜地看著劉成軍滑跑了不到四百米,就拉起機頭起飛了。要知道,劉成軍可是攜帶了三具副油箱,起飛重量可不小
而他呢,足足滑跑了了五百多米才能拉起機頭。
到底是殲10啊
難怪曾經有大量人認為,殲10才是最適合上艦的機型,加大加重,殲10的氣動布局完虐殲11。
不過,殲10ah也有明顯的短處作戰半徑遠不及殲11b。
李海根本不帶副油箱,而且殲11b也沒有配套副油箱,光憑機內足足9噸的燃油就能飛出去四千公里。而劉成軍帶了三具副油箱之后,才勉勉強強跟得上李海的續航力。
劉成軍不帶不行啊,否則訓練到中途他就得返場加油,一來二去耽誤太多時間了。
殲11系列,空中大長腿是名不虛傳的。
李海按照規定的航線中規中矩地飛往任務空域,
他得先適應一下夜航,畢竟快三個月沒有接觸了。劉成軍很快靠過來,和他組成雙機編隊,一方面是觀察07號殲11b的外表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另一方面則是近距離拍攝07號殲11b的機動動作。
找回了感覺之后,李海爬升到中高空,開始全油門加速飛行。很快,地面的人民群眾就聽到天上傳來轟隆隆的聲音,那是戰機在高空超音速飛行產生的聲音,但是抬頭看,卻什么都看不到,因為戰機在云層之上。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