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肯定的。”
到了下午三點,基地來了個參謀領著李海和毛樂樂了解整個基地的設施,尤其是彈射跑道。
參謀叫劉作飛,陸軍中校軍銜,穿一身21式作訓服,掛的是裝備發展部的臂章,是載八一軍旗的那種,而不是什么裝備發展部直屬單位,這說明劉作飛是真的來自于裝備發展部本部。
李海從劉作飛身上感受不到什么兵味,其談吐舉止是透著濃濃的知識分子味道的,顯然,他是高學歷的技術型軍官。
“這里就是彈射跑道了,你們注意到兩側的滑軌沒有。”劉作飛站在彈射器滑軌一側,卻指著跑道兩側問。
李海仔細一看,兩側分別有一條滑軌,比彈射器滑軌要長一些,便說,“看到了,那是干什么用的?”
“我們工棚的滑軌,我們會定期在工棚里模擬海上環境,測試彈射器在各種環境下的工作情況。”劉作飛繼續介紹著,“這條跑道是按照三號艦的起飛跑道規格建設的,長度比二號艦的長了五米。”
他笑著看了看李海和毛樂樂,“別小看這五米的長度,能夠增加好幾噸的起飛重量的。”
三號艦大概多大多長多寬,大家是心里有數的,不出預料的話,標排應該是八萬噸級別。按照大型航母的冗余量計算,最大排水量是應該超過九萬噸的。不過,這些數據即便是下水服役,都屬于核心機密。
“最大起飛重量多少?”李海問。
根據可靠情報,福特號的電磁彈射器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45噸。李海是做過分析的,他認為這個數據是很接近真實參數了。尼米茲級裝備的c13-b型整齊彈射器,行程99米,可以在2秒內將30噸的艦載機加速到220-300公里的離艦速度。而福特號裝備的電磁彈射器行程達到了110米,比c13-b型長了足足11米,還是更先進的電磁彈射。
劉作飛笑著問李海,“你們保密協議簽了嗎?五十年的那份。”
李海點了點頭,毛樂樂則連忙回答,“簽了,劉參。”
隨即,劉作飛說了個數據,于是李海和毛樂樂就沉默了。
答案是令人震驚的,像是在做夢。
劉作飛笑著說,“馬院士是我老師,我們的數據是一點水分都沒有的,反而是保守的。總而言之,四十噸的飛機也能跟彈射石子那樣彈出去,一點兒都不費勁。”
李海豎起大拇指,那是真心實意的。
劉作飛領著二人往前面走,“這邊就是著艦區了,也是完全按照規格建設的,各類設施齊全。為了保障你們的訓練,飛鯊基地是調了一個完整的保障分隊過來的,晚上開會就能見到。”
李海便仔細查看起來。
這就是個完全模擬了三號艦飛行甲板的訓練區,與飛鯊基地很相似,但要大得多,而且是斜角全通平直甲板,面積非常大。從長寬數據來看,三號艦建成之后,飛行甲板面積不會比福特號小多少。
保障著艦的甲板控制臺、彈射起飛的全埋式觀察臺、電磁彈射器系統,等等,這些組成部門的絕大部分是要建在地面以下的,因此,呈現在表面的雖然是簡簡單單的一些標線和阻攔索,在地下那肯定是錯綜復雜的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