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師父年輕的時候是個小財迷,每逢飛行日肯定是想方設法多飛一些時間的,就為了多弄點拉桿費。”朱煒笑著說。
談到師父這些趣聞,李海不敢接話,只是尷尬笑著,好像朱煒是在說他。
朱煒笑著問,“你知道你師父的飛行小時是多少嗎?”
“六千多個小時。”李海回答,這個數據他是知道的。
誰知,朱煒緩緩搖頭說,“六千多個小時那是老黃歷了,上周六,我參加了他飛行小時突破一萬的慶祝儀式。”
“啥?一萬個小時?”李海的下巴都快掉地上了。
天神爺,那是開戰斗機嗎,都趕上人家開民航客機的了。民航飛行員通常飛固定航線,客機也有班機之稱。早上幾點從這里起飛,三個多小時后到那里,然后再回來,一天兩趟下來就得七八個小時。一些長距離的航線飛行員,一個月下來能飛一兩百個小時,多的人甚至能飛兩三百個小時,幾年下來輕松破萬。
問題是,那是按部就班的民航客機啊!
開戰斗機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個小時的飛行時間里,能有五分之一是平飛狀態就是不錯的,是對飛行員腦力體力的巨大考驗。
因此,許多老飛停飛時,職業生涯里能有四千多飛行小時,那已經是非常非常棒的了。
好家伙,師父才多大,三十六歲,飛行生涯十六年,居然干了一萬個飛行小時,平均每年飛六百二十五個小時,光拉桿費就賺了七八百萬了……
朱煒說,“這還是他當了兼了總教員之后,飛行強度一下子下來的原因,如果一直待在一線,他能干一萬五千個小時。”
“我師父簡直是戰斗機飛行員中的戰斗機啊!傳奇飛行員絕非浪得虛名!”李海感慨著說。
朱煒笑道,“跟你說這個是想告訴你,給你增加了一項任務,這點飛行強度算不了什么,別有心理壓力。”
“組長,我沒壓力。非要說有,也是對這里的氣候有些擔心。”李海實事求是地說。
“嗯,正因為這里的氣候惡劣多變,所以才決定在這里搞試驗訓練。越惡劣的環境,越能考驗戰機的全面性能。梅花香自苦寒來嘛!”朱煒說。
李海信心滿滿地說,“是的,請組長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務。”
朱煒強調道,“一定要注意,咱們可沒有備份發動機的,干廢一個,飛機就得趴窩。這一點千萬別學你師父。”
李海再一次尷尬地笑了起來。
他能說什么呢?
他是不擔心的,在這一方面,他是比他師父要理智的。其實也不能說是理智,盡管歲數上只相差了十歲,但卻是人民空軍裝備更新換代頻繁、作戰理念創新、部隊改革集中的十年。他師父當年所處的環境和今天他所在的時代環境,是天差地別的,不能一概而論。
了解了過去十年的情況,李海很清楚,正是因為有著許多像他師父這樣的人,人民空軍、人民海軍的航空兵部隊才能有今天這樣長足的進步,也才有了他們這一代人所站立的高以及扎實基礎。
t3931480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