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里,李海起碼找到了e軍三個以上的問題。第一,突防之前沒有對w軍的防空網絡進行破壞,第二,沒有任何跡象表明e軍實施了電磁干擾,第三,空中突擊編隊攜帶的大多是輕武器,最有力的是單兵火箭筒,而這類武器數量有限。
他迅速在筆記本上記下來,繼續往下看。
w軍的表現同樣出人意料,e軍空中突擊集群狂奔一百公里了,他們的防空網絡居然沒有做出反應。
直到e軍空中突擊集群完成最后一次轉彎,直指w軍某機場,河邊山頭上來打出來零零散散的一些肩扛式防空導彈,擊落了一架e軍武裝直升機,也僅此而已。
e軍空中突擊集群在w軍某機場降落,那些精銳的e軍空降兵動作非常迅速,不到一個小時,就攻占了辦公大樓,并且建立了防御陣地。負責護航的武裝直升機對機場周圍的防御陣地進行火力打擊,以卡-52為主力,來回掃蕩。到現在,e軍的空中突擊行動堪稱完美。
這個時候,w軍反應過來了。駐扎在周邊的兩個旅迅速向機場增援,同時使用火炮對機場跑道進行了攻擊。
“e軍的行動失敗了。”李海惋惜地輕嘆一句。
他已經看出來了,空中突擊集群奪占機場后,后續肯定是大量的大型運輸機將裝甲部隊運過來,以機場為據點,向w軍核心地帶發起進攻,典型的中心開花戰術。
但是,跑道被破壞了,e軍的后續行動也就被破壞了。換言之,奪占機場的這三百多號空降兵精銳,已經成了孤軍。
后續的發展不出大家所料,w軍兩個旅把機場團團包圍了起來,在外面,e軍一個師火速馳援,對w軍進行兩面合圍。對e軍來說,原定的作戰計劃基本失去意義,原本應該與空降兵主力部隊呈鉗形進攻w軍核心地帶的裝甲師,現在的任務是援救已成孤軍的那三百多號空降兵精銳。
然而,w軍的抵抗很頑強,等到e軍裝甲師鑿穿機場防線再一次完全攻占機場后,三百多號空降兵精銳幾乎全軍覆沒。
后面幾天,李海等人除了吃飯和睡覺,其余時間都是在作戰室里度過的。在這期間,不斷有各個部門的人過來,不斷的有人離開。隨著戰事的發展,大家的神色越來越凝重。
一個月后,戰場形勢回到了傳統的攻守形勢,e軍一個城鎮一個城鎮地打,w軍調兵遣將一個個地防御,并且積極準備反攻。
李海等人按照命令,每隔三天提交一次自己的分析判斷。
隨著了解的深入,大家都明白,這是e軍對w軍展開的一次有限軍事行動,甚至可以說是一次規模較大的斬首行動,但是,e軍沒有料到后續情況完全脫軌,演變成了局部戰場。
此時,雙方投入的兵力已達數十萬。
e軍沒有在展開空中突擊之前使用精確武器打擊w軍的防空網絡,沒有對w軍的重要軍事目標進行打擊,更沒有使用遠程火力進行掩護,直接導致空中突擊行動失敗。
原因也很簡單,e軍想要控制軍事行動的規模和烈度,然而,他們高估了自己的情報工作能力。
相對于地面戰場,李海他們這些飛行員更加關注的是空中戰場,空軍的同行尤為關注,因為e軍投入了蘇-35戰斗機爭取制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