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空軍裝備了一個團的蘇-35戰斗機,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四代半戰斗機,是蘇-27系列的終極版。
然而,蘇-35戰斗機在戰場上的表現讓人大跌眼鏡。在大家眼里,這款戰斗機的實際表現與e軍所號稱的戰斗力,有很大的差距。
李海等人被組織起來認真研究蘇-35的戰場表現,找出了一大堆問題,其中尤為突出的是,蘇-35的電子戰能力是影響其戰斗力發揮的重要問題。因為蘇-35的損失,幾乎都是w軍的地空導彈造成的。
即便有專業的電子戰飛機掩護,戰場上的實際情況告訴大家,現代戰機必須要具備一定的電子戰能力,尤其是對地空導彈系統的干擾壓制能力。
其次,蘇-35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并沒有如廠家宣傳的那般厲害。根據空軍的同行所說的,該機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還比不上殲-10c。這個結論讓空二師的蘇-35團的同行大感失望。
其實,蘇-35團在過去的對抗中已經意識到蘇-35所存在的缺點。久而久之,蘇-35的身影幾乎不再出現公眾面前。當然,蘇-35的機動性和大航程依然是大亮點,非常適合該團執行日常承擔南海警戒巡邏。
最后,大家一致認為,e軍的戰術也存在很大問題。從整體上來,e軍有能力建立野戰防空網絡卻沒有建立,有能力對w軍的重要軍事目標實施精確打擊,卻因為其他原因沒有實施。呈現出來的是各軍兵種協同作戰很不理想。
e軍的空天軍應該發揮更大作用,結果卻是頻繁遭受損失,尤其是支持地面作戰這塊,有效果,但損失也很大。
e軍的表現可謂是讓人大跌眼鏡。
這給李海等新生代飛行員帶來警醒,行軍作戰,不進則退,永遠不要沉浸在過去和當前,繼續勇攀高峰才能確保戰無不勝。
這場局部戰爭無疑是一次充滿血腥的示范,給了其他軍隊學習戰場的機會,更展示了現代科技條件下的戰爭模式。
對于正在進行大戰略空軍的人民空軍來說,這場局部戰爭是一次非常好的案例……
回到試驗基地已經是一個月后了,大漠戈壁已經是大雪紛飛,放眼望去,白雪皚皚。
試驗訓練小組架構不變,但朱煒開始有意識地把組訓權力交給了李海,不打折地執行了李戰的指示。
李海重新制定了訓練計劃,最大的變化是增加了低氣象條件下的訓練科目。他的目的不單單是起降那么簡單了。
在新的訓練計劃之下,負責保障戰機起降的分隊全力以赴清除積雪,氣象部門嚴密監控天氣變化,為訓練提供保障。
進入了十一月份,降雪成為常態,試驗訓練小組轉入惡劣氣象條件下作訓。在大雪中起降是超高難度科目,為了先拿到第一手經驗,李海決定由自己先進行一次嘗試,心里有底了,再全組一起上。
他認為,降雪條件下的陸基機場就好比茫茫大海里的航母飛行甲板,想要找到機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切準備就緒后,在大雪紛飛的這一天,李海操縱583號殲-15s戰斗機進入了彈射起飛位置……(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