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根源是蘇聯的電子技術落后,無法將大量的電子設備整合起來。同時期西方的軍艦整潔漂亮,得益于先進的集成技術整合了電子設備。
當然,艦載戰斗機的起降絕非李海口中談到的那么簡單,只是從理論的角度來看,也只能講到這個程度,于是愈發凸顯實機飛行訓練的重要性了。講一萬遍抵不過做一遍就是這個道理。
“海空飛行和陸空飛行另一個較大的差異在參照物。我們上艦之后回到陸基場站訓練感受是非常明顯的。地面有參照物有地標,在海上飛行則沒有這些對飛行導航很重要的標識物。導航臺就更沒有了,我想這個區別應當是最明顯的。”戰云天沉聲說出自己的看法。
導航臺是飛行活動中至關重要的配高設施之一,是飛機降落階段離不開的引導類設施之一。在過去,戰機的記載導航設備還沒有這么先進的時候,飛行員的飛行不但要靠導航臺,還要記下相關區域里的大量地標,也就是參照物。哪怕到了現在,飛行員進行目視飛行的時候,依然離不開參照物。
茫茫大海之上自然是沒有這些東西的。
這就是再擅長陸空飛行的飛行員,也會將海上飛行視為高難課題,尤其是長距離低空掠海飛行。
戰云天和趙飛燕交互著談了之后,李海的感受更加深刻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經歷過后才深刻,盡管是別人的經歷,但是感受上是比書上得來的要深刻一些的。
能夠以毫無固定翼戰機飛行基礎的條件被選入飛鯊集訓隊,戰云天和趙飛燕當然不僅僅只是靠過硬的理論知識水平了,他們的飛行經驗是非常重要的一項依據。
飛鯊部隊在選拔學員的時候考核的是全面素質能力,單一項除非特別突出,前幾年的幾批學員里就有這樣的人,但是歸根結底在主要面對的是具備優秀全面素質能力的飛行員。
戰云天和趙飛燕在固定翼戰斗機方面的基礎雖然幾乎為零,但是他們的其他方面都非常的突出,這是他們被破格批準加入飛鯊集訓的主要原因。
李海在這邊開茶話會,黨為民已經在訓練中心里上了模擬座艙。殲-15S(雙座型殲-15)依然處于最后的試飛測試階段,模擬座艙加入服役也還沒多久,整個飛鯊部隊的建設還遠遠談不上完善,只能說開始上了軌道。
高大上的模擬座艙是黨為民沒有見過的,看理論等上模擬座艙的時候他的心思很難集中在理論書上。教員明確說了,模擬座艙訓練結束后上殲-15,沒有雙座的,意味著教員無法帶飛,他們上機即單飛。而模擬座艙訓練階段會持續到整個理論學習階段結束。
教員的原話是這么說的:“你們已經完成了海山鷹的訓練,也就是高教機的訓練,除了黨為民的飛行小時少一些,其他人都有至少二百個小時的高教機飛行小時。兩個月的模擬座艙訓練后改裝殲十五放單飛,如果做不到,那就是你們離開飛鯊的時候。”
除了黨為民,其他九名學員都是根據傳統的部隊-基地模式選出來的老飛行員,黨為民和李海是生長班提前加入飛鯊集訓的兩名學員。其他九名學員都是來自于海空軍部隊的優秀飛行員,本身就有非常過硬的功底。
說白了,這一批飛鯊集訓隊學員里,只有李海和黨為民是正兒八經的新兵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