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在極短的時間內下降飛行高度的目的何在?難道是在莊小瑩面前秀他的飛行技術嗎?
顯然不是的。
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此前大搖大擺的飛行,所有的行蹤全都暴露在南海西岸的地面雷達面前,第三模擬藍軍的防空預警網絡再垃圾,也不會探測不到一兩百公里之外的中高空戰機。
而且,攜帶了三具副油箱的89324號殲轟-7A,其雷達反射面積差不多就是在人家的雷達顯示屏上面亮起了一盞燈泡。
李海還有一個重要判斷,不明戰機前方150米高度,距離30公里,這個高度上飛行,機載雷達幾乎派不上用場,必須依靠地面雷達引導才能一直向第二混編艦隊飛行。
第三模擬藍軍沒有空中預警機。
因此,不明戰機必須依靠地面指揮所進行目標引導。
李海處于絕對劣勢。
改變態勢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南海西岸地面雷達的探測范圍里消失,于是只有一個辦法——降低飛行高度,進行掠海飛行。
莊小瑩并不知道外界環境的變化,當她無意中發現翼尖航燈的反射光近在眼前時,身子震了一下,旋即迅速看向高度表。高度表是她能看懂的為數不多的儀表臺內容之一。
“五十米!”莊小瑩下意識驚呼起來,伸手捂嘴的時候才發現逮著氧氣面罩。
李海解釋了一句,“一會兒可能還要繼續下降高度,只要飛得足夠低,敵方雷達就探測不到到我。”
“這個也太低了吧……”莊小瑩心驚膽戰地說,“好像伸出手就能摸到海水。”
50米有多遠,成年男子跑完50米需要7到8秒鐘,50米相當于13層樓的高度,50米……在常人眼里是個不小的距離。
然而對于時速800多公里的戰機來說,稍有一秒鐘的誤差,便會一頭扎進海里。
第三模擬藍軍空軍的頭號王牌戰斗機小隊能做到150米的高度掠海飛行,這是他們能夠做到的極限了。
但是,對于中國海軍飛行員來說,50米高度掠海突防飛行是及格線。李海沒有接受過這個科目的訓練,但是在此之前的幾次任務當中,他表現出來的專業水平遠超資深飛行員。
大部分人需要按部就班的一步一個腳印地走,每一天都能看得到進步。極少數人,當他進入了合適的環境,便如猛虎歸山,天生就具備了高超的獵殺能力。
李海就是那極少數人之一。
89324號殲轟-7A消失了,外號“肥豹”的該款戰機即將迎來人生的第一場硬仗!
李海從南海西岸地面雷達的視野里消失了,也從己方艦載雷達的探測范圍里消失了。
16號航母緊急起飛了艦載預警直升機,受限于雷達尺寸,探測距離不會很遠,對超低空空中目標的探測效果也不敢保證。
在殲-15艦載戰斗機趕到之前,李海只能依靠自己,機緣巧合之下,他再一次站在了風口浪尖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