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泛著微光,莊小瑩知道那是波浪,根據反光的情況可以判斷出浪高。她是軍事記者,軍事方面的常識是非常扎實的。入職之后,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她很是下了苦功夫學習軍事知識,這幾年走南闖北下來,更是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否則,她也無法從繁雜的儀表臺信息中準確地找到顯示高度的部分。
李海沒有把機載雷達切換到火控模式,也沒有對目標實施追蹤,而是繼續依靠不斷的掃描來掌握目標的實時位置。這么做是為了不驚動目標。
當目標戰機知道地面雷達失去他的蹤跡之后,極有可能會有動作。
李海就是要逼迫目標戰機主動進行機動。
帶著三具副油箱,李海實在是沒有多大的信心和對手進行空中格斗,而他又沒有攜帶中距空空導彈,沒有視距外攻擊能力。
最關鍵的一個判斷是,他認為第三模擬藍軍空軍派出的肯定是蘇-30MK2戰斗機,對陣這樣的先進三代機,他的肥豹實在是沒有把握。
只要對方找不到他,大概率是不敢繼續向第二混編艦隊進行突防的,無疑,這會為殲-15艦載戰斗機爭取了時間。
在帶這個拖油瓶的情況下,李海更不會托大了,所以非常的謹慎。頂多十分鐘,第一批兩架殲-15艦載戰斗機到達之后,不明戰機就沒戲了。
此時,接到地面指揮所通報的阮日春必須要做出選擇了。
首先,地面指揮所通報了李海的位置變化,但是無法確定李海是否已經發現了他們。李海沒有貿然進行雷達跟蹤的原因就在于此,單純掃描搜索的情況下,敵機的雷達告警器不會報警。
究竟是繼續按原計劃突防,還是先對付李海,阮日春要做出選擇。
如果李海已經發現了他們,那么按原計劃突防已經沒有意義,反之則繼續執行突防為佳。
阮日春能坐在第三模擬藍軍空軍頭號王牌這把交椅上,自然是有些東西的。
他做出了一個折中的決定——僚機去對付李海,他則繼續向第二混編艦隊突防。
哪怕出現最壞的結果,比如僚機擋不住對方,也可以拖住對方,只要爭取到五分鐘的時間,阮日春就能突入第二混編艦隊的核心防空圈。
看上去這是一個周全的戰術。
然而,阮日春沒有意識到自以為周全的戰術安排恰好暴露了他的真實實力!
當雷達反射信號一分為二時,李海的汗毛一下子聳立起來,迅速向演練指揮部報告:“南海!目標是兩架戰機!重復!有兩架戰機!雷達信號高度疑似蘇三零!可以確定為蘇三零!完畢!”
當數架戰機以密集編隊飛行時,大多數雷達會識別為一個雷達反射信號,距離越遠識別度越低。其中一架蘇-30MK2開始轉向,脫離編隊,雷達反射面積增大,李海這邊便能夠獲得更多的信息。
“雪花!不要沖動!等待飛鯊分隊!”演練指揮部毫不猶豫地下達了指令。
李海盯著雷達顯示屏,說,“南海,恐怕由不得我了,脫離編隊的蘇三零直奔我來了,準備接敵,雪花準備接敵!”
莊小瑩有些懵,怎么就準備接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