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好一會兒,和志民才說道“營長,你這就是為難我們了,200公里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從這都能飛到西安了。”
“營長”蘇教授語重心長的說“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咱們這高火能有五十公里的射程,改進后要是能到七十公里的射程,這已經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了。我們可以把射程一點一點增加,先做到七十公里,再做到一百公里這一上來就要求200公里,這步子是不是邁得太快了點”
和志民緊接著又補充道“而且也很難實現,就像剛才說的,無論是改進發射藥還是增加發動機數量,都無法提升到200公里”
“如果我們換一款發動機呢”王學新打斷了和志民的話。
“換一臺更有效率的發動機的確有可能”和志民回答“但我們除了火箭發動機外,沒有任何生產發動機的技術”
這說是實話,八路軍此時的工業只是剛起步,而且還主要集中在民用工業,軍事工業都是生產槍支彈藥的,以現在的條件研發發動機那是想都不用想。
王學新沒有多做解釋,只是從腰間拿過挎包從中取出一疊文件遞了上去,說“這是從鷹醬那買來的發動機技術,他們認為這款發動機過于簡單過于粗糙,而且使用起來很危險也有很多缺點,他們打算棄之不用,我把它的技術買了下來”
王學新這話是半真半假。
前半部份是假的。
這技術不是來自鷹醬而是來自系統,確切的說,是來自漢斯,也就是v1導彈使用的噴氣式脈沖發動機。
后半部份是真的。
這款發動機的確簡單、粗糙、危險,另外還有許多很難改進的缺點,比如維護困難、只能在較低海拔高度工作,進氣口的活門很快就會被磨損穿透等等。
這種發動機顯然是不適合用在飛機上的。
因為飛機是要重復使用一遍又一遍的起飛、降落、高強度作戰等等,用這種發動機簡直就是自殺。
但v1導彈這玩意卻是一次性的東西,打出去后不管是否命中目標都會連同發動機一起炸成碎片。
那么,對發動機的質量還有那么高的要求嗎
還需要計算它的壽命嗎
還需要考慮它維修、保養方面的問題嗎
甚至它只能在低海拔高度工作的缺點也算不上什么問題,因為v1導彈并不要求在高海拔飛行。
和志民初時還不以為然。
這并不是說和志民不相信這款發動機,而是他認為,即便擁有這款發動機的技術,八路軍也很難生產出來。
如果不是因為王學新給的資料,他連看都懶得看。
然而,等和志民翻了幾頁,卻是越看越心驚這東西的工作原理幾乎就跟汽車發動機差不多吸入空氣在燃燒室里與燃料混合后被火花塞點燃,然后噴射氣流產生推力,接著再重復這動作。
可以說,它差不多就是一個小火爐。
八路軍要是生產起來可能也有困難。
不過,如果是一次性產品,制作再粗糙一些也沒什么關系吧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