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王學新在這方面也有深遠的考慮。
在鷹醬那發展反坦克導彈一方面會給八路軍省很多事八路軍同樣也需要反坦克裝備。
雖說此時八路軍手中的火箭筒完全夠用。
但軍事裝備的研發是必須走在需求的前頭的,否則,當戰場需要這款裝備時再研發,那時就已經太遲了。
火箭筒的確好,它有生產簡單、操作容易、成本低廉等優點,但缺點也同樣明顯命中率低、射程近、穿甲厚度小。
這其中尤其致命的穿甲厚度,以八路軍此時的工藝,生產出能穿透50厚度裝甲的火箭筒幾乎可以說是極限了。
其實這不只是生產工藝的問題,更是火箭筒本身的問題
如果說要穿甲厚度更高,就應該更多的裝藥。
如果有更多的裝藥,就意味著火箭彈更大、更重。
而如果火箭彈更大、更重,就不適合單兵作戰
因此這其實是矛盾的而且幾乎無法解決。
不是說生產不出來,而是生產出更大、更重的火箭彈,就失去了火箭筒靈活、機動、易隱藏的優點,在戰場上很容易被敵人發現并反制,于是就失去了實戰意義。
這就要求八路軍需要開發一款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精度更高的反坦克裝備以應變將來的戰場。
反坦克導彈顯然能滿足這個需求。
王學新其實考慮過更遠將來有一天,鷹醬與志愿軍相遇如果多了一款反坦克導彈,會不會對志愿軍裝成影響
王學新認為這影響不大。
原因是志愿軍幾乎沒有坦克,同時這場戰役鷹醬在裝備上全面占優,炮火能把志愿軍陣地反反復復的轟個幾遍,鷹醬還需要用反坦克導彈炸么
更何況,志愿軍與鷹醬打的是坑道戰,反坦克導彈又有多少機會能派上用場
再退一萬步說,這是鷹醬與八路軍合作研發的,如果鷹醬有,是不是說八路軍,將來志愿軍也應該有
反坦克導彈對于火力全面占優的鷹醬起不了什么作用,但在志愿軍手里就不一樣了。
鷹醬有坦克,而且還有大量的坦克。
志愿軍戰士手里的反坦克裝備奇缺,他們還是用手榴彈、炸藥包組織爆破小組上去炸,因此,志愿軍幾次在戰場上包圍了鷹醬部隊都被他們用坦克強行突破包圍圈。
在這情況下,為志愿軍加強了火箭筒和反坦克導彈,是不是給志愿軍增加了許多戰機甚至可以說是補上了短板
王學新是考慮到這些問題,才沒有顧慮的把線導導彈的想法告訴了斯金奈。
斯金奈得到這個很有創意的想法后如獲至寶,馬上就著手研發線導技術。
不得不說,鷹醬一出手就是不一樣。
線導這東西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
說它難吧,它其實就是用一根導線連接彈體實現對其控制。
說它簡單吧直做起來卻會有一大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