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集中裝備就完全不一樣了。
首先是補給混亂的問題就基本不存在,就算有也是少量的,而且是集中在一個營即便裝備了連發步槍也沒有淘汰拉栓式步槍,少量拉栓式步槍作為狙擊單位使用。
其次,就是戰斗力上限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它不再是平均值而是最大值。
在指揮作戰時,就可以根據這不同的營分配不同的任務,比如栓動步槍的營布設在山地上打防御戰、拖延戰栓動步槍的射程和精度能在高地戰中發揮作用。
而裝備連發步槍的營,則可以對敵人目標實施突襲那可是裝備連發步槍的營,近距離作戰幾乎沒有對手,何況目標還是敵人的后勤部隊。
最后首長就下令“讓百戰團做好戰斗準備,我們先把敵人往里頭放一放,誘敵深入,然后再讓鬼子明白咱們這地方進來容易出去難”
“是”參謀長馬上就把命令下達了下去。
具體的兵力布署和指揮作戰就全由總部指揮,這其間當然少不了用游擊隊在沿途高地上對鬼子實施騷擾。
可以想像,在首長這種洋土兩種部隊結合的戰術下,鬼子打穿插的那個師團會發現自己一腳踩進了泥潭寸步難行。
王學新感到為難的是如果鬼子把進攻重心放在運城方向在大青山按兵不動呢
這可以說是好事也可以說是壞事。
說是好事吧如果岡村寧次有這樣一個側后穿插的作戰計劃,就說明鬼子的主力集中在運城而不是大青山,這對八路軍的穿插作戰更有利。
王學新相信,鬼子只怕做夢也沒想到此時的八路軍居然會打反攻,而且還打算一路反攻到東北。
說是壞事吧,鬼子要是這么按兵不動,那八路軍是不是也要按兵不動
不顧一切的搶先發起攻擊
或者主動發起攻勢
似乎都不合適,因為這樣打就沒有戰役的突然性,鬼子是以逸待勞在防線里老遠就看到八路軍的機械化部隊浩浩蕩蕩的開上來,他們可以一邊防御一邊調兵譴將對八路軍的機械化部隊圍追堵截。
因此,王學新認為還是要讓鬼子主動發起進攻。
但怎么樣才能讓鬼子改變作戰計劃呢
或者說,鬼子在大青山方向之所以不進攻,很可能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兵力在沒有足夠兵力的情況下,鬼子有可能主動發起進攻嗎
有主動進攻的必要性嗎
想了想,王學新就問著陳松勇“在上次戰斗中,我們突襲了鬼子人操高火基地繳獲了一批發射架,還有沒有在”
“在”陳松勇想也不想就回答道“原本我們是想把這些鐵熔了用于生產,但我認為以后咱們說不準能用上,就讓他們存著了”
陳松勇這是想著以后說不定“高火”也會調到大青山方向,到時這批發射架就能用上了。
王學新“嗯”了一聲,說“把它們架到大青山鋼鐵廠附近去”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