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炮偵雷達的數據是由計算機處理的,比炮兵觀察員計算坐標以及炮兵計算諸元精度要高得多,因此在對付敵人炮兵時基本可以省去炮兵觀察員和試射兩個耗時的環節。
這里之所以用“基本”,是因為此時的八路軍用的馬克3型雷達是中波雷達存在較大的誤差,另一方面數字地圖也有誤差,所以最終結果不會是百發百中。
但火炮不全是用于對付敵人炮兵的。
比如還有轟炸敵人陣地、再比如在敵人沖鋒時實施攔阻炮擊,這時敵方都沒有炮彈飛到空中炮偵雷達無法發揮作用當然也無從得知敵人的位置,這時就還得用老方法也就是炮兵觀察員加試射的方法解決。
但是王學新對這樣的配置還是有些不滿意。
這主要是王學新擔心炮兵營的戰斗力不夠。
這并不是說30的威力不足,事實上30榴彈炮的威力已相當驚人其發射榴彈時的有效殺傷面積為60米乘20米,其中20米為絕對殺傷半徑,在這個范圍的目標即便趴在地上沒有被彈片命中也會被震死。
問題在于就像李云龍擔心的那樣,12門炮是不是少了點了
而且這12門炮又要對付炮兵又要對付步兵在戰斗中炮彈夠不夠用
如果有一兩門炮在戰斗中出了故障或者被流彈擊中,戰斗力是不是更弱了
于是,王學新就想著提升火炮有殺傷力。
要提升火炮的殺傷力無法就是兩個途徑一是改進火炮使它打得更準、更快,二是改進炮彈。
前者對王學新來說算不上難事,畢竟華夏仿制出54型火炮后還改進成了541型,王學新只需要把這541型調出來就可以了。
問題就是此時的八路軍根本就沒有火炮生產線,知道怎么改進又能如何還不是得依靠毛熊來改讓毛熊平白占便宜
更何況改進后只是故障率少一些,威力并沒有增大多少。
那就只有從炮彈方向考慮了。
王學新首先想到的就是改變彈種,改成燃燒彈
可以考慮,在某些特殊場合燃燒彈很適用,比如對付敵人炮兵時幾枚燃燒彈過去想不引爆敵人的炮彈都難。
再比如在夜戰時,燃燒彈就可以為我軍指示目標。
但燃燒彈依舊不夠理想其彈丸空間小能裝的凝固汽油不多,殺傷半徑60米也差不多了。
除此之外還有什么辦法能提升炮彈的威力
王學新想來想去也沒什么頭緒,端著手里的一杯咖啡懸在半空好久也沒送到嘴里。
不過這也給了王學新啟發,他看著手中的咖啡杯,心道為什么不整出空爆彈來提升威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