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總結會議上,研究員們自豪又興奮的議論著“殲2”的突破,部份沒直接參加試飛的研究員始終不敢相信:
“時速900公里,不可能吧!”
“一下就超過世界紀錄那么多,是不是有什么地方搞錯了?”
“真能達到這速度?”
……
在大家議論紛紛時,蘇教授拿著一份文件走進會議室,聲音因為激動而發顫:“同志們,我們根據雷達位置確認了最終時速:913公里!”
會議室瞬就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聲。
其中雖然部份人已經知道這個結果,但這事當然值得歡呼第二遍、第三遍……
等大家冷靜一些后,王學新就起身打趣道:“同志們,試飛成績雖然值得慶祝值得驕傲,但今天這是經驗總結大會,咱們不能當作慶祝大會來開吧!”
眾人笑作一團。
蘇欣贊同道:“團長說得對,越是這時候我們就越要戒驕戒燥。試飛實驗不是小事,萬一有什么問題沒查出來,將來進入批量生產不僅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還很有可能威脅到前線飛行員的生命!”
“對對!”蘇教授點頭贊同:“我們今天開這個會目的是總結出優點和缺點,重點是找出缺點及時改正!”
陳杰風反問了一句:“所長,那要是沒有缺點只有優點呢?”
蘇教授把頭一揚:“沒缺點也給我找出幾個來!”
會議室里再次傳來一片愉快的笑聲。
陳杰風說的話雖有幾分玩笑,但其實是大多數人的心聲。
913公里的時速,起降正常高速性能穩定,還能有什么缺點?
就算有缺點也算不上什么缺點了,都可以克服!
不過經驗總結大會就是這樣,把研究員聚在一起為的就是“沒話找話說”,有時說著說著說不定就能找到什么缺點了。
這也是為進入量產做準備……戰爭時期為了能讓裝備盡早在戰場上發揮作用,通常沒有太多時間試飛或者只做保守試飛。
比如“殲2”的極限速度是1078公里,但戰場上900公里的時速已足以碾壓敵人的戰機,那還需要冒著風險往1078公里的時速試飛嗎?
就可以姑且將900公里當作是最高時速投入批量生產吧!
至于還有沒有潛力,完全可以等批量生產后再試飛,這樣可以減少許多風險。
研究員們討論了一會兒,蘇禮國就起身問:“團長,我們這飛機的航程是不是還有不足?”
說著蘇禮國就將目光往周圍掃了一下,說:“同志們,1700公里的航程比起‘殲1’的確有很大的提升。但我軍主要的對手可不是‘殲1’,而是鬼子的‘零戰’,它的航程可是能達到令人恐怖的三千多公里。那是不是說,之前‘殲1’存在的問題,‘殲2’依舊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