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禮國這個擔心并非聳人聽聞。
因為之前的“殲1”也就是“拉5”,它各方面性能其實是超過“零戰”的,也就是雖然空戰占優勢卻因為航程不足的問題一再被“零戰”壓縮了制空區域,三百公里的作戰半徑卻被限制在一百公里范圍內才能保證安全。
現在的“殲2”雖然性能對比“殲1”有質的飛躍,但航程依舊不如“零戰”,那是不是說制空區域依舊被壓縮?
見許多人將目標投向自己,王學新就說道:“這個問題我認為不需要太擔心,我們不妨來仔細分析甚至可以模擬一下兩款戰機的敵對過程!”
說著王學新起身走向會議室前的黑板,順手拿起一根粉筆在上面邊寫邊說:
“‘殲1’1000公里公里航程我們是這么分配的!”
“300公里飛抵戰區,300公里返回,再300公里燃油用于作戰!”
“但如果我們用的是‘殲2’,1700公里的航程,是不是也這樣按比例劃分呢?”
說到這王學新停了下回頭望望一眾研究員。
研究員里馬上就有幾個人明白了,蘇欣點頭說道:“有道理,作戰的燃油不是按比例,而應該依舊是300公里左右!”
“這不對吧!”和志民反駁道:“一場戰斗應該是取決于時間,比如用‘殲1’需要30分鐘打一場空戰,‘殲2’很可能也需要30分鐘。但‘殲2’這30分鐘需要消耗的燃油就會比‘殲1’多得多!”
這話沒毛病,因為“殲2”是功率大得多的噴氣式發動機,同樣的時間耗油量肯定更大。
但是……
王學新微笑著回答道:“‘殲1’的時速只有634公里,雖然比鬼子‘零戰’快但速度優勢并不大。而‘殲2’的時速卻超過900公里……這將近鬼子‘零戰’時速的兩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嗎?”
蘇教授點了點頭:“‘殲1’需要30分鐘才能打完的仗,‘殲2’可能只需要20分鐘甚至更少!”
“說得對!”王學新自信的說道:“而且我方飛行員毫無壓力,鬼子甚至連瞄準的機會都沒有,它們就是我軍戰機的靶子!”
的確連瞄準的機會都沒有,因為在鬼子試圖將戰機指向“殲2”瞄準時“殲2”已經飛得沒影了。
這就是速度的絕對優勢,也是戰機的跨代碾壓:“米格15”是典型的第一代戰機,在此之前的戰機連劃入“代”的資格都沒有。
所以,最終的結論就是用于作戰的燃油差不多,如果“殲2”用900公里的速度作戰,300公里的燃油就是20分鐘。
這么一計算,“殲2”1700公里的航程就有700公里的作戰半徑,比“殲1”300公里的作戰半徑要多出一倍都不只。
雖然還是比不上“零戰”,但能把作戰半徑往外推700公里已足以滿足作戰需求了。
“飛彈呢?”和志民問了聲:“裝上飛彈后是否會影響‘殲2’的速度和機動,另外飛彈的發射是否有問題,還有雷達系統……”
這些方面要是都考慮的話,“殲2”的服役就不是短時間能服役了。
王學新打斷了和志民的話:“不,我沒打算在‘殲2’上用飛彈!”</p>